生活

【第四號】打破所有的規則─《肥皂》

作者/Raggae

在電影工業中,大部分的(好萊塢)影片當中的也會被二分化的分為同性戀/異性戀,男同志會想跟男同志在一起,女同志就要跟女同志在一起,當然,時不時會穿插一些不小心愛不對人的情節,不過,大部分(我得說幾乎是全部)都得要遵循這條線。所以當然也包含了跨性別者。

跨性別的角色在(好萊塢)電影中的再現大多為負面的,特別是「男跨女」的跨性別角色,只要和「跨性別」扯上關係,大多為心理變態的連續殺人魔(例:驚魂計,沈默的羔羊)或是喜劇當中令人發噱的取笑對象。而在有由「女跨男」的跨性別角色電影當中,除了一般喜劇之外,則大多是為了突破身為女性的社會限制,例如:楊朵,梁山伯與祝英台。

而我所要提的這部片《肥皂》(en Soap),卻完全的突破了這樣的規範,他將異性戀、同性戀、跨性別全部擺在一部片裡,感情上的不合常理,卻成為這部片最親切可愛的地方。

《肥皂》電影海報。
《肥皂》電影海報。

故事起因於片中的主角夏洛特離開她同居四年的男友克里斯汀,趁著他出差搬進了新的公寓來結束這段感情,並因為需要請人幫忙搬床而認識了住在樓下的薇若妮卡。夏洛特的直率一開始讓封閉自己的薇若妮卡不能接受,但薇若妮卡自殺住院時,夏洛特幫忙照顧小狗黛西小姐,讓薇若妮卡漸漸接受了夏洛特的友誼。

薇若妮卡以幫忙作窗簾來作為答謝夏洛特的方式,而在窗簾完成的慶祝另類派對上,夏洛特和薇若妮卡有了更進一步的接觸,但卻因為夏洛特一時無法接受薇若妮卡即將接受變性手術,而不歡而散。

夏洛特的前男友克里斯汀喝醉酒出現在夏洛特家中,在求歡求愛不成之後,惱羞成怒地開始毆打夏洛特,薇若妮卡出面解圍並將夏洛特代為家中休養,細心照料。

兩人第二次更親密的接觸,夏洛特態度堅定,但薇若妮卡卻退縮了,夏洛特因此以傷勢較好為由返回家中並和克里斯汀復合。

薇若妮卡經過一夜思考向夏洛特表白、解釋,但卻失望發現夏洛特身邊已有人了;而夏洛特在與薇若妮卡的談話之後,認清自己要的愛情並不在克里斯汀身上,下樓尋找薇若妮卡。

其實許多的女性主義者/酷兒理論家都提到關於生理性別並非先天決定的觀點,而是經由後天社會教化而得的結果, 當代法國女同志理論家Monique Wittig指出:沒有任先於社會存在的生理,所有一切「男人」、「女人」、「性」、「差異」這些帶有一系列戳記的概念,都是後天文化制約而成的,「生性本然」這件事根本不存在。

在這部片中的夏洛特和薇若妮卡之間來去、推拒到互相認識、了解的過程非常的有趣,也打破了所有的性別界線或是性別既定角色,薇若妮卡是一個生理男性,但從他的裝扮到他所擅長的縫紉,喜歡的顏色、房間風格等等,相對於事業成功、精明幹練的夏洛特來說,可以說是充滿較為男性化的特徵,簡單的黑、白、灰色衣著,簡單的家庭佈置,甚至不像薇若妮卡一般會在早上穿著成套的粉色系運動服烹煮自己豐盛的早餐。甚至在兩人的互動上, 不論是前進或是後退,薇若妮卡也是較強勢的一方。

這部片的片名叫做「肥皂」,而片中的劇情也和「肥皂劇」一般。扣掉片中最特殊的「跨性別」角色和內容,其實劇情就如同一般愛情電影或是八點檔連續劇一般「肥皂」,談論簡單的三角關係。但也就是因為這打破所有性別╱性屬(gender)的情感關係,讓這部片變得非常特別。

性學大師金賽(Kinsey)說,如果我們說的「誰」,以及「什麼」才是終其一生可以使我們感到性興奮的引發點,那麼這兩種類別就不能算是性活動範疇的兩個端點。這部片也許正告訴我們,性別、性向也許都不是我們挑選情感對象的唯一或最大標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