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 家庭, 社會

親愛的,我們不結婚好嗎?

dont-get-married(圖片來源見附註)

不結婚,是在還沒有正式和誰戀愛過以前就下的決定。

十四歲時我告訴媽媽:以後我不結婚,她一愣,想了兩天,最後告訴我:不結婚也不打緊,照顧好自己,如果重來一次,我也不要結婚。爸媽的婚姻不是公主與王子終成眷屬恩愛一生的童話故事,但也非什麼慘絕人寰的家庭倫理大悲劇,我的家庭非常普通,有真實的幸福,也有真實的荒謬。

什麼讓我不想結婚,而且早早做了決定呢?實務上,婚姻制度在財產、權力分配、對個人的尊重等多方面都有我不認同之處;感受上,一生一定得和另一個人、另一個家庭強迫連結,一定得把生命交給另一個人“照顧“,總是讓我想起來就窒息。媽媽在結婚前是銀行小姐,那個年代,銀行小姐結婚懷孕就必須辭職,這種性別歧視讓我深刻感覺婚姻對一個女人的剝奪,這樣強橫的剝奪,大概也是媽媽發出如果重來一次感歎的原因,她許多當年被嘲笑是“老處女“的同事,都比趕著適婚年齡出嫁,被迫辭職回家的這一群看起來更光鮮亮麗、悠遊自得。

時光推移,我交了男朋友、女朋友,戀愛又分手又戀愛,跨過三十歲大關好幾步,不論往前或回頭看,婚姻還是不吸引我。和現在的女友在一起九年有餘,幾年前朋友就開始問我,如果同志婚姻通過了,會和女友去結婚嗎?或是會想和女友出國結婚嗎?我笑笑搖頭,我不婚,不論我的愛人是男人還是女人。

如果不婚是我的選擇,那同志能不能結婚對我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現在,我根本沒有這個選擇。擁有應有的權利,才能擁有拒絕的權利。為什麼只是因為我愛的是同性,早早就決定的不結婚就變成一個不是決定的決定,變成一個玩笑。

異性戀朋友,當你們在臉書上那些婚紗小卡照片底下按讚送祝福,當你們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上決定任何與結婚的相關事項,當你們在神的面前見證你們的婚姻,這些片刻有任何一秒是被同性戀阻礙的嗎?如果沒有,為什麼同性戀能夠結婚,會毀你們的家廢你們的婚呢?

如果是現在,我媽媽或許可以兼顧婚姻與事業,她在婚姻裡或許不會有那麼多無能為力的被剝奪感,從她結婚時必須接受這樣的歧視,到制度上規定的平權,不過經歷幾年,然而被制度碾壓過的她,早已失去她沒有過的那個選擇。那些認為女人結婚就該回家帶孩子的人(不僅僅是男人,當年許多女人也認為結婚就該辭職回家照顧家庭)就和現在認為同志違反自然、讓同志結婚會毀家廢婚的人一樣篤定。

既得權力/權利的人要能伸出手接納其他人是困難的,但只要回頭看一百年,檢視你自己現在擁有的權力/權利,就能看見有多少有遠見、相信公平正義的人們曾經伸出那隻手,才成就你現在的人生,就能看見以不自然、制度不該被改變、給別人權利會損害自身這些說法拒絕伸出那隻手有多麼荒謬。

這次伴侶盟推動同志婚姻平權已經進入立法院通過一讀,值得慶賀,婚姻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不表示同性戀就不該擁有此一權利。

不過親愛的女友,我依然是個不婚者,就算婚姻平權通過了,我們不結婚好嗎?因為我對於家的想像,和婚姻不劃上等號。

雖說我不婚,可是這次伴侶盟同時提出的伴侶制度、多元成家草案修訂(尚未進入立法院),讓我眼睛一亮,覺得結婚制度之外還有選擇,不只是跟我的女友,或許也跟我人生中會碰到有緣分的人息息相關。

就像現在和我們一起住的房客,同時也是我們的好友,他沒有原生家庭的照顧與束縛,也還沒有對象或成家的打算,對我來說,我、女友和他三個人就是親人,除非有一天他想成自己的家,不然現在或未來我們就是一個家,等我們年紀更長,會需要面臨的醫療、財產處理等問題更多,不只我們心裡把對方當家人就可以,如果能夠有法律保障、協助我們,那就太好了。

就像婚姻制度的不完美一樣,伴侶制度跟多元成家的草案絕非完美,可是新選擇的出現,總是一種對既存卻未被照顧的需求做回應。有一天婚姻若能夠被更好的詮釋,或許我會問女友,親愛的我們結婚好嗎?又或者我可以有除了婚姻以外的更多選擇,讓我既存的家更為穩固,更細緻地貼近我期待、建構的樣貌。

反對婚姻平權或多元成家的人常說何必需要改變既存的婚姻制度,或是何必需要創建新制度,你們想被保障的權益,透過小幅度修改法律就可以達到啊!可是如果對性別、性向沒有平等的對待,如果對和傳統不同的家庭關係沒有了解跟想像,我們又該對現行的法律從何改起呢?但是當你去面對真正的平等,去看見別人不同的人生如何折疊屈就在不完善的法令裡,就會明白這個“小幅度修法“的說法,是多麼自以為是的欺凌。

多元成家,我支持。連署這裡去!

 

附註:(圖片來源:http://shastimuli.files.wordpress.com/2011/02/dont-get-married.jpg)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