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同運

「連我都相信自己不歧視同志了呢!」之——溫馨有愛的歧視語言

428這到底是什麼怪標題?農曆新年即將來臨,歧視也要除舊布新。事實上,歧視語言就像是琳瑯滿目的減肥妙招一樣,看起來越來越人性、越來越文明、手法越來越漂亮,但最終結果還是跟舊方法一樣令人瘦不了。

舉例來說,如果對照十多年前與現在的社會言論,各位是否有種「社會好像越來越接受同志了,可是有些話聽起來就是不知道哪邊怪怪的」感覺呢?

Photo by Purple Sherbet Photography (CC 2.0)
Photo by Purple Sherbet Photography (CC 2.0)

十多年前,有些人會毫不遮掩地說「同性戀不正常」、「男生想變成女生就是變態」、「同志會亡國」(註一)、「同志遊行極盡噁心」(註二)、「愛滋就是遭天譴」(註三)。現在的公眾人物已經不太敢講這些話了,不論是名嘴、藝人、還是政治人物,就算對於同志過敏或排斥,都會記得在發言時加一些起手式,例如「我也有很多同志的朋友……」、「我絕對不是歧視同志,但是……」等等等。

 

不知道是什麼神秘的來源出了一本教戰手冊《不要讓別人發現你歧視同志的一百種說法》,讓那些真的很怕自己歧視露餡的名人爭相背誦,而且被揭穿之後還會大聲反駁「我就說我沒有歧視同志咩!」(可以請你回去找那本教戰手冊的作者賠償你露餡的精神傷害嗎?)(說的一副好像真的有這本手冊一樣)

 

好吧,總之現在的公眾人物越來越會注意修飾歧視語言了,但這樣就代表同志平權很成功了嗎?

 

別傻了,同志的平權之路並不會像童話故事一樣,解決掉巫婆之後王子跟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且你看,施法術的壞蛋一定是個老女人,幸福的只有年輕貌美的異性戀王子公主)。事實上,同志的平權之路比較像是日本的特攝片,這一集怪獸被打爆之後,下一集、下下集、每一集,都還會有源源不絕的怪物跑出來,而且造型越來越詭異、罩門越來越難找。

 

這就好像當代的歧視言論一樣,越來越隱微(註四)、越來越溫馨,經過了層層包裝和修飾,幾乎連說出這些話的人都相信自己是很友善的。久而久之,「對歧視的指控」也被反同人士反指控為一種「霸凌」。而且,相信我,這種反指控是得到許多人贊同的,畢竟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的時候,對於語言的反應講究的是「感覺」、而不是邏輯。當大眾也「感覺」這些講話的人溫馨有愛、「感覺」這些嚷嚷著歧視的同志很得理不饒人時,也就很難察覺糖衣底下是多麼自大的異性戀主義了。

 

這個時候,別忘了看看過去,過去這些年來,對於同志的基本尊重並不是憑空掉下來的,而是同志運動的前輩們焚膏繼晷、不計形象、每逢有人出現歧視言論就開記者會抗議、看來絲毫得理不饒人、一點一滴地爭取來的。當糖衣底下的歧視仍在,平權的路就還沒有盡頭,挑戰歧視的難度也會越來越高,就像面對特攝片的怪物一樣,罩門越來越難找

 

所以,我們就來試試看,要怎麼破解這些邏輯上充滿歧視、但是字面上溫馨又中立的語言吧:

 

  1. 輔導老師:「遇到同志的學生時,不要覺得害怕,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摸索自己的性傾向,他可能還沒有成熟的異性相處經驗,因此會對自己喜歡什麼性別迷惘,這時候,老師應該要發揮愛心,讓他瞭解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不用恐慌。」
  2. 憂心忡忡的家長:「我們不是反對同性戀,但是國中的課本裡頭,怎麼可以介紹同性戀、甚至還介紹同性的性行為?一個未滿18歲的孩子有辦法去做這樣一個判斷嗎?」
  3. 心理治療師:「當我們遇到自稱是同性戀的孩子時,不用急著幫他認定他的性傾向,別忘了治療師的中立精神,我們應該要關切的是他幼年時的親子關係、父母的教養態度、還有過去生活中的異性相處經驗,是否有過什麼挫折或創傷。」
  4. 「那些說自己想要變性的女性,其實只是在追求同性時遇到挫折,所以想要證明自己比男人更像男人,才會說要去變性!」
  5. 「因為同志伴侶會受到社會的歧視,他們領養的小孩從小就生活在被歧視的環境中,怎麼可能健康快樂的長大?所以同志要結婚是他們的事,但是不能收養小孩、不能妨礙孩子的權益。」
  6. 「我們不反對也不鼓勵同性戀。」
  7. 影視新聞:「某男藝人表示,他有很多同志的朋友,到健身房的時候也不乏有男性對他示好。」
  8. 你不熟的某個人剛知道你是同志:「我很喜歡同志耶~~因為你們同志都好多才多藝、好有品味喔!」

 

以上舉的這些例子,雖然只是九牛一毛,但應該也有些代表性了,其中有些句子可能連同志本身看起來也覺得非常友善沒有問題。歡迎大家想想,這些話背後究竟帶有什麼涵意和價值觀,魔鬼究竟藏在哪裡?遇到有人說出這樣的話,又該怎麼回應(或反駁)呢?

 

 

註一:2003年12月9日,民進黨立委侯水盛表示,同志「下不了蛋、產不了子」、「同志如果都可以結婚,結婚生不了小孩,台灣就會亡國」。

註二:2004年,台北市議員王世堅表示,前一年的同志遊行「極盡噁心之能事」、「傷風敗俗到極點」。

註三:2003年,副總統呂秀蓮在愛滋成果博覽會表示:「有人說愛滋病蔓延是因為老天看不下而給予天譴」,並建議設立愛滋村。

註四:事實上,「微歧視」(micro-aggression)這個理論也已經存在多年,而且遍布在各種弱勢族群的議題中。

 

One Comment

  1. 是啊!
    有些似是讚美的話語,也是很奇怪的刻板印象….
    同志=有才藝 有品味
    原住民=會唱歌 會運動

    那不是符合他們刻板的人怎麼辦呢??
    就無法證明了嗎?
    真的挺荒謬的!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Queerology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