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編輯/布勒、Nana
台灣同運十年有成的歡呼猶在耳畔,但轉念細思便會發現,若從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成立數起,已是邁入第十七年;若以同運前輩祁家威和伴侶向法院申請結婚被拒算起,更是第二十一個年頭。
台灣同運的歲月一天一天過去,一天一天都有所改變,也造成改變,近幾年來除了長期的認同、平權、反歧視、同志父母等議題,時代更替也為同志社群帶來更多新的關注,從同志遊行到同志婚姻,從同志伴侶納入家暴法,到同志所組成家庭的領養和生育。我們看到台灣同運的茁壯和成就,也漸漸享受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甜果。只是倘若深入去看,不僅僅是台灣,全世界其實也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說同性戀已經完全獲得平等權利,絕無遭到歧視對待(那些沒開放同性結婚的就更不用提了)。台灣更有一些偏頗的、污名的、對同志不友善的事件,在平權運動努力向前推進的過程中,依然一而再而三的重複上演。
queerology第三期,首先檢視台灣過往重大同志事件,並對照以近期紀錄,讓這些「重複」的脈絡變得更為清楚;再有現身說法,說出那些不再直接以手指著鼻子破口罵,卻暗中轉為其他方式,終究是歧視的歧視。【第三號】瞻前顧後看「歧視」-從歧視事件看今日同志人權
再介紹一部發行已有段時間的韓國電影”Memento Mori”,因為在這個今日已稱「開放、平等」,歧視同性戀的現象被認為大幅減少的八年後,再看”Memento Mori”,電影裡那種個人在遭受整個社群的龐大擠壓下分崩離析的情節,對現今的我們仍然並無疏遠、陳舊之感,也就是說,我們熟悉依然。因為即使現在每年都有陽光走上街頭的各種活動,同志能見度大增,還是能看到,編織在這部電影細節裡的那些污名、那些生活中若無實有的排擠,依舊細細地編織在現今社會裡面。【第三號】欺負我 搞「鬼」嚇死你-”Memento Mori”
說起來,侵權、醜化、歧視的蛛絲馬跡,有些或許消失,但有些卻依然如舊,我們並不認為台灣同志已經獲得了完全平等、開放的生存空間,因為某些歧視可能只是比過往更加隱晦不明,或藏得更深,但確實存在。確實台灣同運有其獨特之脈絡與其獨特之難處,但或許更簡單而重要的是,同志們在展望新議題的同時,還不能忘記要回顧這些長期的議題,提醒自己一句老掉牙卻真切的口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