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媽媽:
妳今天好嗎?我很好,往例一樣有些過敏、鼻塞,但最近我有在固定運動,覺得過敏好了一點。
今天的洛杉磯下了雨,風吹在臉上的濕氣令我想起台北的生活,由擁擠與潮濕的記憶堆疊而成的那些生活片斷,累積成的我的人生。
記得幾年前的一個低潮期,我人在台北,接到了妳的電話。妳說姐姐這次的對象很不錯,說是對面住的某某老師的太太幫忙牽線的,對方大姐姐七歲,有自己的事業,重點是已經分好家了⋯⋯這一點當然被我當成調侃這件相親婚事的梗,但我知道個性溫柔樸實的妳在意的不是對方的家境,而是妳的寶貝女兒終於有個好對象可以依靠了。妳聽起來好高興,我彷彿看見妳笑得瞇起了眼。
我握著話筒,害怕妳會碰觸到我們都不想碰觸的話題,我慣常地講了一些笑話企圖引開妳的注意力,我不知道到底是我們的鴕鳥心態成功了,還是妳瞭解我的性格,不過也可能是妳太高興了吧!我們一起笑了一會,一頓,然後妳問我要不要跟爸爸講一下,我順勢說好;記得當老爸說喂時,我還在慶幸這次逃過了一劫,沒想到不久之後回老家,就被爸爸說:『如果在外面有交「朋友」,可以帶回來給你們看看。』

那時候我二十七歲。人生已經踢模踢樣了超過二十年,但我們從不談這個話題,有時候妳會說如果我是兒子有多好,我的積極個性是那麼適合當一個男人等等,我聽到除了高興之外還有些心酸,卻也暗自難過於自己的不夠勇敢;當然我一貫地還是用笑話掩蓋真正的情緒:『麻~妳不愛我弟了嗎?口年的阿弟啊~』然後搭配一個熊抱跟哭音,然後妳又被我逗得呵呵笑。
媽,我的確有交過一些朋友,妳所知道、不知道的那些女孩,帶給我人生的最甜美與最苦痛。1997年的某個早晨妳向我告誡的,很抱歉我做不到。每當我回想小時候放學回家,我總是跑到廚房跟進跟出的向妳報告一天大小瑣事,妳會塞五十元給我讓我去買雞蛋,妳會差遣我洗米搬柴,妳會笑咪咪地弄一大碗豬油拌飯餵食我⋯⋯那時候的我們好親密,甚麼時候開始我懂得不能跟妳說這些我心底的小祕密的呢?
這個社會默默的教我男生應該愛女生,但是我喜歡女生,那麼為什麼我不是男生?妳能想像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學生腦袋在轉著這些問題嗎?
對於我的不一樣,妳跟爸爸又承受了多少擔心難過呢?
姐姐結婚之後,有一次我鼓起勇氣跟妳說,我不要結婚。話筒那端的妳沈默了一下,後用理所當然的語氣說,女生就是要找個依靠,不然下半輩子怎麼辦?
媽媽,我們是多麼的不同,而我很慶幸我是妳的孩子,妳用滿滿的愛與照顧灌溉我們長大。現在我看著妳含飴弄孫的快樂模樣,真的好替妳開心。妳溫柔、細心、大方又敦厚;妳是一個成功的母親、妻子與媳婦。
然而,妳可以接受一個跟妳不一樣的女兒嗎?
一個想擁有自己事業,不願意依靠卻想成為別人的依靠;不願意當家庭主婦,不喜歡男人,喜歡女人的女兒?
沒有為什麼,天生的,妳能相信嗎?
姐姐結婚前的那個夏天,有天我接到妹妹打來的電話,說到姐姐與未來姐夫順遂的約會過程,一直知道我性向的妹妹忽然說了:「我聽到老爸老媽在討論妳的事。他們覺得妳身體不好,不然為什麼⋯⋯為什麼」
『那麼不像女生?』我心已經沈了下去。
『恩。說是不是內分泌有問題之類的⋯⋯』
掛了電話我哭了一場,原來啊,原來這就是被摯愛的雙親傷害的感受,但我卻又實實在在知道你們是在你們能理解的範圍在擔心。
我更知道我應該負起教育你們的責任,畢竟我自己的認同之路都走的緩慢無比,更不用說你們了。是我太懦弱了吧,即使我們一起看電視,看到張芸京或是美踢團體,我也不吭一聲。我是多麼害怕出櫃後,隨之而來的淚水、情緒與一切一切,會像粗石礫一樣坑磨著我們的心。
當天稍晚我打了電話回家,指名找姐姐,一聽到她的聲音我就哭了出來,把她嚇壞了。那天之前我從未跟她提起我是同志的事情。她聽到我抽抽噎噎的哭,急了也快哭出來:「妳怎麼了啦!」
『沒有⋯我想問妳妳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
『哪裡奇怪?哀優妳別光哭,聽妳這樣我也想哭了啦!』
我無法說話。
『妳是要說妳是那個的事情嗎?哎喲妳不要擔心啦我早就知道了!』
我嚇了一跳,其實我只是想問她會不會覺得我穿著打扮很奇怪,但她卻主動跟我說了她知道的一切。
『妳高中時跟那個某某很好,我那時候就知道了啊,只是想說妳都沒主動講,大概是還沒準備好。哎唷妳不要擔心啦,沒事的,妳永遠是我眼中最優秀的妹妹,只是喜歡的是同性罷了。』
沒想到一場哭泣造成這美麗的誤會,反而讓我們姊妹開誠布公了。
姐姐那時候給我的肯定我永遠記在心底,但她也叮嚀我暫時別讓妳知道。因為媽媽妳是信仰女人要找個好歸宿的傳統女性啊。
所以我告訴自己,要更強壯,要更堅強自信,因為我要讓妳知道我可以很成功,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可以不當傳統女性也有好的人生,然後我要向妳證明我可以當個很快樂的同性戀;但是實際上是,我更渴望可以跟妳分享我生活中的低潮與脆弱,我更希望可以撒嬌地問妳:『我女朋友又機歪我了怎麼辦?』『麻~我會不會找不到好女生可以娶?』然後妳也不會建議我找個男人將就將就。因為妳接納我、瞭解我,是個身心健康,可以讓自己與伴侶幸福的同志孩子。
好希望可以回到跟妳很親密而無話不談的日子,那天必然晴朗有微風,然後我們會一同前往附近的土地公廟燒上一炷香。
會有那一天嗎?會有嗎?媽媽?可不可以有那一天呢?
老二, 2012 春 於洛杉磯
和爸媽出櫃真的是非常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出櫃後的摩擦/合,所帶來的種種情緒。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擔心小孩會孤老終生,畢竟對他們而言,對生活的幸福想像就是既定傳統的樣子、他們身上的樣子。讓他們知道,你可以過得很好,有朋友或者有一人相守,會慢慢融化些什麼的吧。
加油,我也在不久前跟媽媽出櫃,在過了二十七歲之後。
不過即便昰爸媽反應不大的出櫃後,還是有條很長遠的路要走;開始要煩惱的事情一下子變得不一樣了,沒有改變的昰我們永遠都會是他們摯愛的孩子,也會一直為了讓他們不擔心並感到驕傲而努力著。
加油,(老派的)共勉之:)
我媽也是常在抱怨我跟他的母女關係
似乎隨著我的出櫃
那母女關係也漸漸緊繃
說實在 我還在摸索如何處理這種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