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D Yeh
日前由作者V太太領軍撰寫的文章「從歐巴馬說起之你表態了嗎」,刊出後引起熱烈討論。queerology 想藉此機會謝謝大家對該文的回應。我們的存在和目標從 2006 年創刊時就非常清楚:希望呈現不同的聲音、作為一顆思辨的火花、帶起意見的討論。我們將繼續支持各位作者與讀者的意見表述。期待更多精彩文章的呈現和討論。
在此,身為 queerology 的編輯,以一馬當先的V太太文章作為引子,以讀者的迴響,作為重新闡述立場的橋樑,就歐巴馬支持同性婚姻的話題,熱飯重炒。
V太太為讀者多方剖析這份頗俱份量的談話,也許並不如想像中的具備實際效力。同時,歐巴馬的宣言也為選戰吃緊的流言再添上更多閒語 。但是,如同歐巴馬當選總統時的 08 年一般(首位非裔美人總統),這份宣言俱備的歷史意義,與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 演講不遑多讓。
同志運動的歷史往往拿來被種族運動歷史比較 – 種族分離的意義,強調異己 (inferior-Black) 與我族 (superior-White) 的不同 – 上不同的學校, 坐不同的公車,在公眾場合, 甚至有不同飲水機。非裔美人 (African American, 此後簡稱非裔) 的膚色帶著病菌般的意義,如果你生為白人 (White-Anglo Saxon),理當高人一等,與「他們」不同,生而站在所有非裔美人之上。無論非裔多麼聰明,或勤奮工作養家,所有的一切與白人並無差異,只因為膚色,所以區居劣等。 (註一)

一邊是 “white”,一邊是 “colored” 的飲水機
當種族分離 (racial segregation) 從五零年代逐漸解禁,依各州法令不同,非裔可以和白人上同一所學校 (分班),搭同一班公車 (分邊坐),還是用不同的飲水機,你說有進步就是好結果,理當皆大歡喜,六七零年代的社會精華,一切美好不是?很遺憾的,並不是如此。法規是法規,實作又是另一回事。當 Rosa Parks 在公車上因為不服從司機的指令讓位給白人乘客時,這樣的反抗行為迅速地導致她被警察逮捕 。在當下,Rosa Parks 和許多曾經歷過歧視、卻總是默默忍受的非裔不同。這一次,她選擇發聲,站起來反抗 (此為蒙哥馬利公車杯葛事件),終究成為民權楷模 (連饒舌歌手 Outkast、Kanye West、P. Diddy 都唱過她一段)。(註二)
(從此入獄照可知,蘿莎小姐根本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蒙哥馬利公車杯葛事件之後,蘿莎小姐和當時報導此事件的記者在公車上的合照)
歷經數十年,三K黨銷聲匿跡,激烈極端的 lynching 暴力手法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色盲」 (color blind) 形式的種族歧視。所謂色盲,意指處於優勢的白人群體 (superior white) 認為社為已經開放許多,已有足夠的空間讓非裔生存、發揮,歧視已經減到最低,天下看似太平,甚至出現「不懂非裔老是強調種族歧視是何來」、「非裔總是占社會福利便宜」的聲音。這樣的現象,總稱為「白種優勢」 (white privilege); 雖有另一部份認為非裔的確被社會不公平地對待,但因事不關己,因此採取冷處理態度 (indifferent)。兩者雖不像當年三K黨或 lynching 的暴力種族歧視手法,卻無形中默許、認可,更保護了種族歧視的芽。請不要忘記一份事實: 非裔的教育程度與政經能力依然在少數族群 (racial minority) 裡墊底。數十年來累積的種族歧視、種族關係緊繃,以及衍生的社經地位落差,不是一分法條就能化解的。這樣的風潮不只美國社會經歷著,許多西方國家例如法國(北非移民),英國(牙買加移民),德國(土耳其移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擾。(註三)
在異性戀主流的社會裡,同志運動和種族運動重複著相同的軌跡。稍為幸運一點的,性別意識 (sexuality) 和性傾向 (sexual orientation) 不像膚色一般顯著,躲躲藏藏,白天一份面孔晚上一份面孔,許多同志藏在異性戀婚姻的衣櫃裡,夜半才能夠以真面目視人,「似乎」也相安無事。當石牆運動爆發,同志不願再忍受警察的無理騷擾而反抗,那浩浩蕩蕩地帶起的同志運動風潮讓社會了解到,同性戀也有資格向主流社會抗議、爭取權益。
七零八零九零年代過去了,同志運動風雨地走過草創時期,從抗爭愛滋病汙名的「Act Up」,到今日的同性婚姻。前人的努力慢慢地改變了社會,但不夠,還不夠,這是一場如種族運動般淵遠流長,還未走完的路。如V太太所說的,「同志平權運動不只是同志的事情」呼應了種族歧視的「色盲」和「冷處理」理論。當同志因外貌或氣質被言語攻擊為「娘娘腔」、「男人婆」,當身邊的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針對同志發表輕蔑的言論 (請見 blur 的生活實例),同性戀的歧視無所不在,穿透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如果從不曾有人勇敢地站起來高呼反抗體制的壓迫,無論這壓迫是暴力的有形,或是漠視默許的無形,許多的政治革命不會成功,也沒有種族平權、同志平權運動的火花。(註四)
我們這一代,正站在同志運動歷史洪流的一處高點,見證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發言支持同性婚姻。同性婚姻的焦點再簡單不過: 我們是一個一個實體,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是女人/男人,我愛著同樣性別的靈魂,如此而已。但政府或宗教的機制嚴厲地告知,因為我愛著同樣性別的,另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因此我沒有「資格」享有現代社會公民的權利 – 平等不受歧視,以及結婚的權利,甚有一派論述道「你們同性戀可以上街遊行、去吧裡玩樂,難道還不夠?」。同志要的,從來不是特權。只希望生而平等、無憂被騷擾鄙視、自由自在,如此而已。
我們很幸運地擁有像V太太這樣的直同志人妻盟友,設身處地大聲疾呼:「請你勇敢放棄你的特權,以你的聲音打破偏見,而不再讓消極的旁觀成為歧視的幫兇」。請了解我們需要更多更多這樣的聲音。
所以,我們表態了,那你呢。
文末,queerology感謝這段時間以來,所有作者在queerology刊出的文章,和所有參與討論的朋友。我們將繼續支持各位作者和各位讀者的意見表述。期待更多精彩文章的呈現和討論。
註一:
- 多年前作社會學書蟲的記憶,因為一讀之下太震驚了,依然記得很清楚。本段參考書目為 Racism (M. Bulmer & J. Solomos)、Systematic Racism (J. R. Feagin)
- 白種的定義,隨著時間演進,族群定義也不斷地改變。從初期強調盎格魯薩克遜血緣,排擠愛爾蘭裔、東歐裔,以及義大利裔,慢慢地這些族群也融入了白種 (white)。種族排他的性質不完全拘泥於膚色。
- 種族分離的有關細節:Racial segregation in the United_States
註二:
- Rosa Parks 所直接帶起的運動為「蒙哥馬利公車杯葛事件」 (Montgomery Bus Boycott)。其餘有關的細節可參考民權人士 Rosa Parks。
- 寫了一首 Rosa Parks 專屬饒舌歌,最後卻因此吃上官司,恐怕是 Outkast 從沒想過的。這告訴我們取得同意權是很重要低~(K. West 和 P. Diddy 都只是隨意帶過)
註三:
- 本段參考書目為 White Privilege (P. S. Rothenbrg)、Racism without Racist (E. Bonilla-Silva)、Unequaled Childhood (A. Lareau),以及 Race in the School Yard (A. E. Lewis)。我強烈推薦前兩本書,非常有趣且一擊中心地闡述了生活中那些細微的、理所當然的、輕忽態度的種族歧視。
- 三K黨 (Ku Klux Klan,簡稱 KKK) 為美國田納西州起家的社團,其後衍生為惡名昭彰的種族歧視團體。最盛行時,參與許多針對非裔的暴力活動。因為太噁心了,本文不贅述,請見維基百科 三K黨
- Lynching 是一種極為殘忍的,多數針對非裔的暴力行為,南北戰爭後,盛行於美國南方。往往由白人暴眾發起,對非裔施行肉體酷刑,最後將過世者的遺體吊在樹上,以「示威/示警」意義作結。有意者可見維基百科,我建議要有強度心理準備。
註四:
- 本段參考書目為 The Gay Rights Movement (J. Smith),還有其他太多看過的現在想不起來 (誤)。
this is an incredible pi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