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關心時事,或是有收看queerology的朋友都知道,最新一輪美國大選,由傾向支持同性婚姻的歐巴馬總統連選連任,同時有四個州在同性婚姻上,經由公投得到突破性進展。
為什麼是突破性的進展?
因為在本次選舉之前,包含08年的加州在內,全美有三十幾次公投都否決了同性婚姻。因此這四個州的公投結果,並不只是通過了同性婚姻這麼簡單,而是進一步的呈現了民意的轉變。
這四項公投,加上歐巴馬的連任,以及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參議員的勝利,將同志平權在政治角力中,真正推向了重要位置;因為這些選舉結果傳達了非常直接的訊息,讓政治家們知道,他們現在可以公開支持/或是出櫃,並且依然得到多數選民選票的認同。(我當時原話是:Now politicians know they can support/be gay and win acknowledgements from the voters!)
換句話說,針對同志議題的保守立場,已經不足以為反對人士爭取足夠選票了;這在政治競逐中是多重要的資產!歐巴馬總統也在當選演說中,第一次正式的使用了”gay”這個字,而不是”no matter who you love”的隱晦說法,相信這正是因為他知道有更多選民已經可以正面接受了。
細觀總統選舉,歐巴馬本次得票比例比起上一任下滑,和羅姆尼幾乎呈現對分直接選票的態勢。但由於在關鍵幾個州勝出,最終以拿下較多選舉人票而獲勝。
可以預見會有不少保守的政治評論對這點窮追猛打,但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卻比較樂觀。看開票的同時,有朋友問我,樂觀在哪?從總統到各項議案的表決數字都接近百分之五十,等於說明了意見的嚴重分裂。但我認為,這表示雙方意見都得到充分表達。同時也我認為,這是一個轉變的過程:表示民意將在可見的未來,從一個保守的極端,移向自由的多元。
這是因為本次在選民人口分布上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變化,讓我能夠保持樂觀。
首先,投票人數創新高。這在美國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當然,本次選舉因為許多敏感議題的浮現,想必激化了選民投票的熱誠,同性婚姻議題當然在列。從結果上來說,假使反對同性婚姻為羅姆尼多得了選票,想必也為歐巴馬增加了得票。
以往來說,保守派的反應會比自由派強烈,也就是說,並不會呈現一比一的趨勢。當年加州同性婚姻公投,在民調顯示支持略高於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下慘遭滑鐵盧,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源自於自由派的投票率向來偏低。
正反意見能夠抗衡,而不是像以往到了投票就傾倒,便是讓我樂觀看待這項分裂的原因之一。
第二,年輕人的投票數出現大幅增長,而且明顯左右了最後選舉人票的走向。因為根據統計顯示,絕大多數的女性和越年輕的選民,越多的把票投給了歐巴馬及其所屬的民主黨。
在世代必定輪替,加以女性人口持續增長的狀況下,我願意相信現在的分裂,是短暫的對立,但也是滑動向意見另一端的過程。
當然,我還無法樂觀到,相信全球都能在這大地震中的意見板塊上同步推移。與美國大選幾乎同時出現的新聞,就有香港議會在民調逾67%支持的情況下,否決針對起草反性傾向歧視法舉行公聽會。
但我想美國勉強可為借鏡:自由多元的聲音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重視的。此前三十幾次同性婚姻相關公投,可說是一波波的浪潮,至今才終於稍微推動了高牆(畢竟離聯邦承認同性婚姻效力還有很遠呢)。這場大選的意見分裂,相信是真正多元的開始;畢竟如果不分裂,那就永遠只有「單一」。
本文最後附上一位十歲女孩寫給歐巴馬總統的信。她有兩位父親,她寫信告訴總統,她很高興總統支持她相愛的兩位爸爸;但是學校同學時常嘲笑她,她想知道如果歐巴馬是她會怎麼做。
我相信她絕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在乎性別,而深愛自己家人的孩子。她說歐巴馬是她的英雄,讓世界變得更好;但我希望當這些孩子一一長大時,那時的世界已經因為有他們自由多元的心而很美好。
P.S. 歐巴馬總統的回信可以看這裡:)
好可愛的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