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認識同志一日遊

首先歡迎你來到這篇文章,如果你認真地把以下的文章看完,你可以學到如何回答一些有關同性戀的基本問題,得到一些有關同性戀的基本知識,還有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

寫這篇文章的動力,來自於本人前幾天的發文「我跌一大步,全人類的一小步」,得到了不小的迴響,於是我想,如果我真的要站起來,調整腳步,我就應該要對我的家人解釋一下,我這個奇怪的生物,穿著同志華衣招搖撞騙,到底在做什麼,到底我是什麼,到底同志是什麼。

(這所有的答案都是我的個人看法,還有個人有限的知識,如果各位不吝嗇,請給我們意見,評論,更新的資訊~謝謝~)

我把問題分類成五大類,以便各位快速索引;大家也可以點選問題的連結直接跳到相應的答案。

A:有關同性戀的形成原因與自然的問題。

Q1:同性戀是不是因為跟家庭破裂,或是被傷害過,才變成同性戀的?
Q2:同性戀結婚了又不能生小孩,不就違反自然嗎?
Q3: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同性戀,世界不是就要滅亡了嗎?
Q4:動物不就是應該一男一女在一起才自然嗎?

B:有關同性戀的人格和生活的問題。

Q1:同性戀的私生活都很亂耶!
Q2:雙性戀都會劈腿,很花心。
Q3:同性戀都很容易得愛滋病不是嗎?
Q4:很娘的男生或很中性的女生應該都是同性戀吧?

C:有關同性戀教育及同性戀家庭。

Q1:教小朋友有關同性戀和性向的議題,不會讓他們變成同性戀嗎?
Q2:同性戀是真的嗎?尤其是就學時期,如果在男校或女校,不就是所謂的「情景式同性戀」,或「假同性戀」嗎?應該到了正常的環境就會會變正常了吧?
Q3:以前的社會哪有什麼同性戀啊!都是因為你們現在一直講,才會越來越多同性戀的。
Q4:被同性戀養大的小孩不會變成同性戀嗎?不會人格扭曲嗎?
Q5:為什麼同性戀一直爭取結婚權?同性戀都很愛結婚嗎?

D:寫給同志的家長。 

E:有關同性戀和宗教。

———————————————————-本文開始————————————

35176_414235127388_2718032_n
攝影:missR

A:有關同性戀的形成原因與自然的問題。

Q1:同性戀是不是因為跟家庭破裂,或是被傷害過,才變成同性戀的?

這是很多人的誤解,而且也是深信同志可以被「修復」的人和組織熱愛的說法。他們認為因為跟父親關係決裂所以小男孩變成男同性戀,而跟母親關係決裂的小女孩就變成女同性戀。

可是太多的同性戀跟他們家庭的關係是好到不行,也從來沒有被人傷害過。當然也有同性戀朋友跟家庭關係不好,就像也有異性戀朋友跟家庭破裂。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看出來這個說法的謬誤了。

許多人認為同性戀是天生的,也有人認為是選擇的,不管是那一種,只需要知道同性戀和異性戀(或者無性戀)都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閱讀更多:可不可以讓同志成為一種選擇?

Q2:同性戀結婚了又不能生小孩,不就違反自然嗎?

如果依照能不能生小孩來判斷能不能結婚或自不自然,那麼不能生育,不想生育,老年人,是否都違反自然,不應該結婚呢?

小孩雖然是婚姻裡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但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是建築在愛之上的一個合同,裡面包含了依賴,互助,責任,義務,等等;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結婚,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小孩的。更何況,現在醫學這麼進步,同性戀要生小孩真的不難。

Q3: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同性戀,世界不是就要滅亡了嗎?

這個假設可以是正確的,就像如果你給我一根杆子和一個定點,我就可以撐起地球一樣地正確。同性戀是一直都以少數的姿態存在的,它不會消失,大概也不會擴大。全世界都變成同性戀,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再者,這個假設有一個很大的破綻,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是同性戀,不代表全世界的人都變成同一個性別。這個世界還是有「男」「女」的存在,精子和卵子也是存在,醫學技術一樣存在,只要願意生,怎麼會難?(有一些物種是只有一個性別的,而這些物種會演化出繁殖的方式,這個你可能要去問生物老師了…Jo我在cue你。)

而且老實說,人類如果繼續這麼愚蠢自私下去,破壞環境,互相殘殺,地球也一樣會滅亡,所以不用擔心全世界都變成同性戀,地球大概還撐不到那一天。

喔,最後,這個問題在「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影片中有很精彩的回答喔!這麼精彩你怎麼可以錯過啊~

Q4:動物不就是應該一男一女在一起才自然嗎?

首先,科學觀察已經紀錄了從百種千種生物都被觀察過有同性戀/同性愛/同性伴侶旬在,所以實在不能說不是不自然。

以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

「同性戀出現在450種生物裡,但恐同(對同性戀恐懼)卻只在一種生物中被觀察到。你覺得哪一種比較不自然呢?」(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恐同」,你可以讀一讀:Homophobia101

另外,生物為了生存和最佳的發展,會有各種不同的策略和調整。(比如說,法法菲內 )。再來,這個問題在「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影片中有很精彩的回答,這麼精彩你怎麼可以錯過啊~(欸妳這句是複製貼上的吧!!)

話說回來,我真的覺得我超級自然的。你不覺得嗎 ^_*

B:有關同性戀的人格和生活的問題。

Q1: 同性戀的私生活都很亂耶!

這個嘛…亂或不亂當然是每個人心中那把道德的尺會衡量,沒有絕對的。不過這個回答似乎不是很負責任…這樣說吧,先想想看,你認為的「亂」是跟什麼樣的行為相連?(給你5秒想一下),好的,那現在你想想看,這些行為是不是異性戀者也會做?(好的我看見你點頭了)那為什麼一樣的事情,同性戀做了,就會特別讓人家覺得很亂呢?

很大的原因是所謂的「標簽」,「刻板印象」和「汙名化」,也就是說,每個有關同性戀的訊息,都被貼上一個「亂」「變態」「噁心」的標簽,被媒體醜化,誇大,所以久了以後,每一次只要有「同性戀」一詞出現,你的腦就會自然地連接到「亂」「變態」「噁心」,就算事實沒有這麼嚴重,或者一樣的是異性戀也做。這是就形成了雙重標準了。

最後送大家兩張精美圖片。

我朋友覺得我在做什麼-我媽覺得我在做什麼-社會覺得我在做什麼
宗教狂熱分子覺得我在做什麼-我覺得我在做什麼-其實我在做什麼
父母覺得我在做什麼-我朋友覺得我在做什麼-社會覺得我在做什麼
天主教會覺得我在做什麼-我以為我在做什麼-其實我在做什麼

Q2: 雙性戀都會劈腿,很花心。

請您捫心自問你有沒有劈腿過?有沒有被劈腿過?身邊朋友有沒有(被)劈腿過?這些人中有多少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如果你有一點點推理滴頭腦,你可能在我問第一個問題時就知道我的答案了:會不會劈腿跟性向是沒有關係的,這是個人問題。而且雙性戀的定義是被兩種性別的人吸引,但不是「同時」被吸引。

Q3:同性戀都很容易得愛滋病不是嗎?

「你們知道引起AIDS的是什麼嗎?是病毒,不是同性戀,欸你們這些高中生連這個都不知道嗎?你以為病毒有這麼厲害,知道你是同性戀所以就傳給你,不是同性戀就不會被傳染?所以重要的是要安全性行為,也不要共用針頭喔,啾咪」 (啾咪可能是我加上去的…)

男同性戀總是被跟AIDS聯想在一起,一部分是來自於愛滋在1980左右被發現的時候,病患都是男同性戀,但是不表示只有男同性戀會得到愛滋。

再來,這個問題在「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影片中有很精彩的回答,這麼精彩你怎麼可以錯過啊~(欸妳又複製貼上!!)

(更多有關愛滋病的資訊,你可以參考Queerology上的愛滋相關文章,或是露德協會還有國家網路醫院的資料)

Q4:很娘的男生或很中性的女生應該都是同性戀吧?

性別氣質和性向是兩件事。 性別氣質是從外而內的,就是「在別人眼中我看起來是__」,而性向是從內而外的,就是「我喜歡的對象是__」。所以別人怎麼看我,跟我喜歡什麼人是兩回事,沒有絕對關聯。

而且現在男生開始注重保養,清潔,甚至上妝,那是個人選擇,不代表如此的男生就一定喜歡男生。很man的女生也不代表就一定喜歡女生,很女性化的女生也不代表就一定不會喜歡女生。讓我用一個簡單的圖表來解釋吧(圖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看看在每一個項目中,你在光譜的什麼地方呢?

1-以生下來的性別而言,除了公與母,也有人同時(或部分)具有兩性性徵,例:同時擁有睪丸與陰道。

2-自認為是百分百的男生(或女生)也只是人類的一部份,很多人在內心找到很像女生或男生的自己。

3-而陽剛與陰柔中間的差異,更有天壤之別的差異,無法截然劃分。

4-至於感情方面,性學大師金賽早就將人的性傾向劃成七等份,兩端才是百分百的異性戀與同性戀,大多數人依受到同性(異性)吸引的程度不同,在中間排列成五個層次,這種說明,更能彰顯光譜的意義。

(編輯自:2005認識同性戀手冊編輯小組)

C:有關同性戀教育及同性戀家庭。

Q1:教小朋友有關同性戀和性向的議題,不會讓他們變成同性戀嗎?

教小朋友當一個堂堂正正的異性戀,也並不會「讓他們變成異性戀.」。試想,千千萬萬的同性戀,難道不是接受同樣的異性戀教育長大的嗎?我們為何沒有「變成」異性戀?而性向認同為異性戀的各位,難道你們是因為教育的安排而「變成」異性戀的?

性向是先天和後天的因素所決定,大部分是先天的,而有約10%的人口是同性戀。有大部分的人是確定自己的性向的,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而也有一部分的人在人生的某段時間會對自己的性向有疑問。

在我們討論為何同性戀教育是重要而必須的之前,讓我們用性和性教育來做個類推。

性是任何生物與生俱來的天性,是一個美好的經驗,大部分的人在青春期開始會對性有很強烈的好奇,而對性好奇,對性渴望,享受性,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嬰兒從一歲開始就會開始探索自己的性器官,而有許多人從幼稚園開始就對性好奇,對性探索,也已經瞭解自慰的愉悅。(當然每個人的經驗不同,也有人到較成熟後才有此探索,也有人一輩子沒有瞭解過高潮,但這也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我們的道德不承認,不允許未成年人對性有任何接觸,我們的道德否認未成年人的性的需求,否認性需求,性好奇的存在,以為不去承認它就會因此消失,並且把性好奇標簽上不道德以,墮落,以及放蕩。

然而,性需求,性好奇,是不會因此消失的,如果我們願意早點承認,我們可以早點開始提供性教育(不只是生理和健康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性的愉悅和性的自然),我們就不需要偷偷地看A片,A漫,然後學到一些非常扭曲的性知識,更加深化「性的不道德」、「性的骯髒」、「性的墮落」還有「我不應該對性有需求」、「我好不正常」這樣的心態了。畢竟,性是天成自然的,而道德是後天人造的。

同樣的,同性戀是一樣的自然,一樣的普遍,在各個文化各個時期都存在,不管我們的道德和教育要如何的去否定它,它就是存在,而同性戀教育的缺乏,才是導致各種偏差行為的原因。我們需要正確的教育,讓對自己性向有疑問的孩子知道,性向是多元的,你可以探索,你可以嘗試,你可以改變,and you’re totally fine. 同性戀教育提供資源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同時也教導其他的孩子多元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尊重。

在沒有教育,沒有資源,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多少人是在害怕,猶豫,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毀滅的黑暗中度過的。會對自己有疑問的人就是會對自己有疑問,不管你要不要提供他們資源;對自己沒有疑問的人也就對自己沒有疑問,不管你有沒有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的其它可能性。

教育不會「改變」性向,而正確的教育可以提升所有人的生活品質,心靈平靜。
如果你覺得教育部三年前開始推同性戀教育和性別教育內容很可怕,好像要把我們的小孩變得性放蕩,那你很有可能是誤食了「 」的抹黑,建議您可以服用解藥。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有計劃的把小孩教育/治療成「正常的異性戀」,都不成功。
你可以參考有名的「走出埃及」,以及Sissy Boy娘娘腔男孩實驗。

(我真的真心誠意地希望你可以看娘娘腔男孩實驗的影片。)

Q2:同性戀是真的嗎?尤其是就學時期,如果在男校或女校,不就是所謂的「情景式同性戀」,或「假同性戀」嗎?應該到了正常的環境就會會變正常了吧?

這個問題我實在是太切身地瞭解了啊~~~因為我在國中的時候就跟我的導師「辯論」過這個問題。她說,你們現在覺得自己喜歡女生,只是因為你正好需要一個人,正好一個女生在你身邊,你們正好可以花很多時間相處,你以為這樣就是喜歡,這不是喜歡,這只是環境的巧合,等你離開了這裡,你就會變正常了。

「那你跟你老公不也是一樣嗎?不是只是因為你正好需要一個人,他正好在你身邊,你們正好喜歡上對方,你們正好可以結婚,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切看起來這麼合理。如果你在一個不一樣的時空背景,你就會作出不一樣的決定了,不是嗎?」

我記得老師的臉真的綠了,然後她很火地說,「不要伶牙俐齒!你以為你懂得愛嗎?」我回答,「老師,不要用你的標準評判我。如果你覺得我的感情是假的,你的也是假的;如果你覺得你的感情是真的,我的就是真的。」

結尾大概又是我被大罵一頓然後被家長領回吧,(媽!抱歉!)但是我的答案到今天都沒有變。如果你把性別的因素拿掉,戀愛就是一連串時空的巧合的產物,是要其中有一個環節改變,結果就會改變,你就不會遇見某個人,不會愛上他,不會分開。所以這一連串的巧合要齒輪般密合是件很難得的事,也因此每一段感情都這麼深刻。

而很多在國高中時期跟同性交往,後來跟異性戀愛結婚的例子,也不足以「證明」所以的情景式的同性戀這個論點。因為就如同前述,如果把性別的因素拿掉,就只剩下「國高中的時期跟某人交往,後來分手了,後來遇到了另一些人,最後選擇跟某人結婚」。同性戀或異性戀,都是一樣的。

說到這,我覺得很適合介紹各位讀Queerology高人氣作者Jo的「如何避免成為一個討人厭的異女」,讀完你會很瞭解怎麼用「同異代換」的小技巧來贏得好人緣呦! ^__*

Q3:以前的社會哪有什麼同性戀啊!都是因為你們現在一直講,才會越來越多同性戀的。

這是一個由「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推理出的「理論」,非常好,你具有社會觀察力,但是這個現象和理論之間的連結太粗糙了。我在前面說過,古今中外各個文化歷史的每個階段甚至不同的生物都有同性戀,差別在「你有沒有看到」而已;你有看到,或沒看到,同性戀都一直存在著,而我們願不願意或著能不能夠讓自己被看見,決定於當下社會的開放程度,和法律對同性戀的態度。

如果你覺得現在同性戀越來越多了,那就表示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包容,越來越開放,讓以前不敢被看見的通知現在不需要這麼懼怕了,以前被逼迫要結婚生子一輩子,背叛自己的同性戀,不需要再踏入假的婚姻。你看不看見我們,我們都存在。

Q4:被同性戀養大的小孩不會變成同性戀嗎?不會人格扭曲嗎?

如果同性戀養大的小孩會變成同性戀,那被異性戀養大的小孩也應該都是異性戀吧?可是同性戀大部分也都有異性戀父母啊。

只能說,同性戀伴侶養大的小孩,比較有可能比別人更有同理心,跟敏感,更溫柔,這樣而已。其他的你就參考第一題的答案吧!啾咪~

當然不免俗要工商時間一下,這個影片是一位由女同性戀伴侶養大的男生,名叫Zach Wahls,在愛荷華州要投票修改有關同性戀結婚權法律時的發言。非常感人(張老師擦眼淚中~),而且把這個問題回答的非常完整!今天不看明天你會後悔的啦!

Q5:為什麼同性戀一直爭取結婚權?同性戀都很愛結婚嗎?

這個問題我們Queerology的作者們從不同角度討論過了幾次,例如:Grey’sAnatomy 實習醫生一個異女的婚姻革命婚姻?Let’sRock the Marriage!。其他有關同性戀婚姻的精彩文章,請看Queerology:婚姻

如果你沒有時間一一看完,我直接告訴你結論,就是「同性戀並非熱愛結婚,我們爭取的是自由決定的力量,是被平等對待的的權利。」(老師很少直接公佈答案的喔!今天對你們很好吧~)

D:寫給同志的家長。

媽媽說,「我不管妳說這些有的沒的,你這樣,我要怎麼面對親戚朋友,你讓我很丟臉。」
或者爸爸說,「我給你的教育都失敗了,都是我的錯…」

這個問題嘛,該怎麼說呢,就讓這位可愛的媽媽告訴你一個故事,順便告訴你怎麼做吧。
妳或許也想看看別的家長是如何走過,如何接納自己的同志子女的。
另外,也可以看看這一個媽媽,是怎麼從否認到接納自己的小孩,進而幫助其他的父母瞭解並接納小孩是同志。(她還談了「走出埃及」的危險性)。

很重要的是,如果這兩句話是你的心聲,你可以找同志諮詢熱線幫忙喔!台灣還有一個很棒的團體櫃父母同心協會(前身是「櫃父母協會」),是由同志的家長們組成的,互相分享故事,互相鼓勵。你會需要聽聽除了你的直覺以外的聲音,你會明白這一切沒有這麼糟糕的。

如果你沒時間看影片,我想引用影片中的話來做個簡單的回答:
「如果你現在選擇拒絕他,你將會失去他……同性戀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同性戀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他依然是你養大的同一個男孩,是你教育並為他付大學學費的那個男孩,他還是同一個小孩。同性戀只是他生命的一個你需要去面對的部分,他也要學著去處理這件事,但你應該要無條件地愛著你的孩子。」
「子女因為我們父母的不接受,他就乾脆跟你疏離,我想要問父母的是,你這樣子地不接受真實的他,你會得到什麼?」

E:同性戀和宗教。

其實我本來在這一部分寫了好長一段,解釋台灣較普遍的宗教對於同性戀的看法和做法,還有這些信仰和同性戀者的關係和衝突,但是我最後只想引用一段話作結;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All religions of the world have a moral code that provides guidance for how people should treat each others. The Ten Commandments serve as ethical guidances for those who adhere to Judeo-Christian ethical principles. In Christianity the Golden Rule –“Do un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others do unto you”– is a fundamental value. Buddhism teaches a similar value: “One should seek for others the happiness one desires for one’s self.” Hinduism asks adherents to live by the precept, “Do nothing to others which would cause pain if done to you.” Judaism teaches, “What is hateful to you, do not do to others.” Islam suggests, “No one of you is a believer until he desires for his brother that which he desires for himself.” The underlying ethic of how to treat others can clearly be seen across most if not all of 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purpose is not to prescribe a particular religious or philosophical ethical code, but rather to suggest that humans from a variety of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have sought to develop ethical principles that offer a basis for how we should interact with others.”
(From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under the discussion of “ethics”.)

「這個世界所有的宗教,都為人們應該如何相處提供了指導。十戒被猶太教與基督教信徒當作道德指標。在基督信仰中的黃金定律--『不要對別人做那些你不喜樣別人對你做的事』--是一個基本價值觀。

佛教教導著相似的觀念:『人們應該為他人追求自己亦想得到的幸福。』印度教要求其信徒根據此箴言而活:『如果有人對你做這件事會造成你的傷害,你就不能對他人做如此的事。』猶太教說:『你討厭的事,就不要對他人做。』伊斯蘭教認為:『你們都不能算是信徒,直到你們渴望你的兄弟得到你自己也渴望得到的東西。』

如何對待他人的深層道德觀,在世界上大部分(就算不是所有的)信仰中,都有著相似概念。我們的目的並非推薦你某種信仰或哲學的道德觀,而是要讓你看見,從各個文化和傳統而來的人類,都試圖建立一些道德原則以提供人們如何相處的基礎。」

不管你是什麼宗教什麼信仰,但願你可以愛他人如同愛自己。

———————————————————————————–

最後的最後,如果所有的說之以理都沒有用,
那就動之以情吧,
因為我愛你,因為你也愛我,朋友,
因為我愛你,因為你也愛我,媽媽,
因為我是一個人,因為我是一個好人,
所以不要否認我,請你放下成見,真正看見我,看見我們,好嗎?

4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