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

出局

 

晴朗的假日下午在咖啡店裡,兩人對坐,他點decaf latte,我點espresso,侍者送來後杯子就擺在桌上,動也沒動過。我們之間有一種奇異的寧靜,互相等待著。平常要是對坐無言,我們早就各自玩起手機,可是今天不同,昨夜我約他出來,是幾次僵持不下的吵架後主動聯絡,他問怎麼了,我說想要談談。

情侶間最害怕的話是:dear, we need to talk.

看著他,我回憶得出自己曾經為他的雙眼失神墜落,費盡心思想求得一個讚美的瞬間;即使近半年來,他的眼光已經從我身上移開,不再切切。

心動的記憶沒有遠離,與他相處日久,若說不愛都是作偽,我還愛他,確實地愛著,卻想要談分手了。

你/妳是否有這樣的經驗?愛情隨著時間變化,人也在變,終於在愛人無心經營之後,變得再也不能繼續。

面對他的眼淚依然心疼,對方說出從前的承諾提醒你,曾經多麼相愛過。你不需要他說也記得,愛情燒灼的時候你們是如何地熱鬧專心。想到當年,兩個人過了彼此沒有安全感的關卡,一起面對最難的家庭出櫃,然後是在公司為他申請伴侶福利,共同出資買房,甚至計畫明年領養孩子……。

走到這個年紀,戀愛都因為彼此狀態穩定而變得更嚴肅,說出要在一起之前,除了荷爾蒙帶來的浪漫衝動,還會思考起未來性。從剛戀愛時想的「我夠喜歡他嗎?他夠喜歡我嗎?」變成「我是否想與他共渡人生?我們準備好了嗎?」,像日劇裡的台詞-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承諾的關鍵,好像不再是純粹愛情,而是帶進更多以「成家」為目的的思考。

兩個人都很努力地為成家貢獻,卻在不留神的時候,忘記除了往joint account裡轉進部份薪水之外,還要好好地,更熱切努力地相愛。

大學時看過一部電影印象深刻,叫做Relax, It’s Just Sex(譯:放輕鬆,隨性做),電影中有一對交往很久的女同志伴侶,其中一人劈腿了要分手,劈腿對象是個男人。當她向家人宣布這個消息時,滿心以為家人會歡天喜地接受她「回到異性戀常軌」,沒想到父母一起崩潰了……。(註一)在電影裡,母親簡直不能一刻不談女兒的前女友,母親說:「我們花了這麼多年去接受妳愛女人,把妳的伴侶當成女兒看待,父親還寫了書,妳這樣是要我怎麼跟PFLAG(註二)的朋友們交待啊?!(淚奔)」

51E6J8BDGRL

就像異性戀夫妻離婚一樣,交往久、已成家的同志伴侶分手,不只是兩人關係(或加上小孩)生變而已,還必須面對雙方家人與朋友的關係一起轉變,其中漫長難熬的過程,與異性戀無異,甚至像電影裡描述的,要是新對象是個異性,親友反而更加崩潰。這完全突顯了同志伴侶關係的弱勢,如果不是因為性傾向被放大,後來的對象是男是女又何妨?看見公眾人物公開出櫃便是全體起立鼓掌熱淚盈眶說他們勇敢,可是出櫃的勇敢來自於社會的不接受,而不是因為宣告自己愛同性,這有什麼好勇敢的?愛是人的本能啊。

 

和同性情人在戀愛裡許諾相伴,披荊斬棘,手牽著手面對家庭,抗議世界;多年來我們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頭過身就過(是這樣嗎),而一旦外頭的阻礙沒了,回頭檢視卻發現維繫關係的愛情消失時,該怎麼辦?

 

在咖啡店裡,他等著我開口,我問自己,該怎麼辦?如果是你,會分手嗎?

 

 

 

*註一:http://www.imdb.com/title/tt0159696/quotes?ref_=tt_trv_qu Relax, It’s Just Sex的IMDB檔案,其中有我內文摘錄的完整quote

*註二:http://community.pflag.org/ PFLAG (Parents, Families, Friends, and Straight Allies of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eople)美國同志運動非營利組織,本來只是男女同性戀親友社團,現在發展成熟,已成為美國重要的LGBT同志運動組織,總部在華盛頓D.C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