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猶豫了很久。
核能議題最近白熱化,做為一個沒有理工背景,也稱不上長期關心這件事情的人,我不知是否應該再在茫茫網海中摻上一筆;但我想,表達意見不應該以「資格」論斷。另一方面,我也不確定在queerology是否適合寫這樣的話題;然而回想起我開始注意核能議題,其實還是其中的弱勢議題之故(註六),便決定把想法寫下來。
也因此,進入正文之前要先說明幾件事。一、我沒有核工、理科背景,本文請視為我個人的思緒整理比較好。二、本文目的和過往一樣,只是希望有機會被任何人看到的話,能夠引起一些思考。三、本文不代表queerology立場。
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讓我開始注意核能議題呢?是從2008年台電檢整蘭嶼存放的核廢料,發現儲存罐破裂開始。蘭嶼早從1980年代初期開始接收核廢料(延伸閱讀:台灣的核廢料問題),但是08年的新聞曝光時,我才逐漸了解這件事。(註一)
(蘭嶼核廢料檢整。圖片來自網路)
當官方還在為輻射檢測的數字究竟是多少而辯駁時,蘭嶼已經在承受後果。接收核廢料的三十年來,蘭嶼人從海裡撈補到越來越多畸形魚、水芋田裡再長不出芋頭、當地出生的小女孩從三歲半起罹患腦癌、許多母親發生早產或是畸胎、罹癌比例上升等等……
而即使我們不討論輻射有無外洩,或是上述舉例和輻射外洩有多少關連,都無法改變蘭嶼被迫接受核廢料的不幸既成事實。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不幸?我想,只要反問自己:即使有輻射不外洩的保證,我們願意接受核廢料埋在自己家嗎?答案應該就很清楚了。
不管從用電多寡、蘭嶼人意願、當地產業結構等哪一方面來看,蘭嶼的核廢料,是都市文明、強勢資本主義、主流價值對弱勢邊陲的惡意傾倒。而下一個被選定為核廢儲存廠的地方,是和蘭嶼同樣僻靜美麗的台東南田村。
就算最普通的廚餘垃圾,我們都不會願意別人家的放在自己家門口,為什麼我們要把核廢料放在明白表示拒絕的那些人家裡?
最近有很多關於核電是否安全的討論。對我來說,即使核能發電的過程在無意外的狀況下理論上非常安全,與核能發電一體兩面的核廢料是否安全,卻沒有被考慮在內。
試問,如果核廢料很安全、無污染,為什麼要特意選偏遠的地方存放呢?為什麼世界各國拼命想把核廢料輸出他國呢?最早的核廢料都是沈海處理,又為什麼被禁止了呢?
有人說,核電是必要之惡。但這是誰的必要?誰的惡?
假使非常單純的看本島/都市用電和蘭嶼用電的比例,我無法置信多數人用電的惡果竟然要小小的蘭嶼承擔。不管我們怎麼樣用像是「必要之惡」這類好聽的話去包裝它,本質上,這就是對弱勢少數的壓迫,是一種粗暴、自私的作為。即使我們不可能馬上停止使用核電,但我們誰有權力說某一種發電方式是必要的,當只有少數人在承擔最大的壞處?
或許還是有人會說,不用核電用什麼?我想可以先試著回答這個問題:那核廢料存放在每個人家裡好嗎?
如果有人的答案是,減免電費我就願意,那我想我們都會很高興核廢暫時有了去處。但如果我們沒有人願意跟輻射同居,興建新核電廠的腳步是不是至少可以緩一緩?(註二) 正因為核廢料和核能發電是不可分割的產物,是不是可以多思考逐步捨棄核能的可能性、尋找取代核能發電的其他技術、或徹底處理核廢料的方法(註三),而不是只著眼於眼前蓋下去就好的「簡單」?
這麼多年來,我們無數次的看見環保意識抬頭這句話,但是核能發電產生的輻射核廢料本身就是萬年不消的危險污染源這點,卻常常被忽略。這是因為普通垃圾多少還在目所能及的自己周圍,核廢料都埋在眼不見為淨的偏遠鄉村,而輻射本身沒有形體的緣故嗎?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我們給自己製造了大麻煩,並且續建核電廠、續用核電,就會製造出更多這種大麻煩
【新聞】德國的核廢料夢饜
【新聞】美國華盛頓州核廢料罐洩漏
【新聞】法國核電廠拆除工程帳單天價
如果要說以後一定會發明出解決方法,只能說我們留給後世的也太沈重了。
而其實不只是法國在面對核電廠除役所需的天價帳單,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目前估計也要六百三十八億的除役經費(註四)。簡言之,過去對核能發電環保、無污染、低成本的想法大致上是錯的,核能發電之後的污染、清理的成本,這些都沒有估算進去。而人類歷史上,我們也錯過很多次不是嗎?
這幾天由於腦袋裡不停在想這件事,有天晚上睡前突發奇想:假使我們繼續堅持不用核能要用什麼,會不會有一天台灣遍地都是核廢料?畢竟半衰期要兩萬年,兩萬年間生產出來的核廢料恐怕會佈滿台灣島?(註五)
如果我們說,兩萬年間一定會有替代能源取代核電,或是會有新的核廢處理技術,那麼我們是不是至少可以從現在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並且讓它及早發生,或是在新技術出現前不要再讓少數弱勢承擔「核」罪呢?
看完這些文字以後,不論妳/你對反核四續建、反核能發電、支持廢核任何一個議題有了些想法,或許可以考慮在 3/9本週六,一起參加台灣北中南都有的大遊行。因為當天一定會有很多人可以為你/妳提供更多看法。如果對本文嗤之以鼻,那也沒關係,希望妳/你每個連結都看了,也自己上網找了更多資料應証你/妳的想法,有機會的話,請與我分享。
每次都推薦閱讀之來個推薦觀賞:挺什麼核反什麼核啦
當然也還是要推薦閱讀:Wenson的隨筆網站 - 反核四,反廢死,反理盲
關於環境和弱勢,也可以讀Q作者aeolusxiv的另篇文章-Idle No More:原住民抗議運動&環保意識運動
註一。對於儲存罐破裂,輻射有沒有外洩,原能會說法幾次變化,但原則上都是否認,最多只表示:可能有,但不超過安全標準(此說法請見分裂的島嶼:達悟青年與311反核行動)。而以獨立研究經費進行檢測的學者,公佈了超標數據(請見「不只是廢料」系列一 蘭嶼輻射外洩陰影伴隨30年 文章中段)
註二。 這邊說的興建新核電廠倒不是針對核四,而是全球包括台灣,未來如果繼續核能這條路,將可能興建的更多核電廠而言。
核四的問題在另一個層面;因為核四的根本問題,是在漏洞百出的施工品質很可能造成安全危機。核能發電是否安全的討論,基本上無法適用核四,因為核四恐怕已經不符合「理論上安全」的標準。
據該則新聞表示,這項技術目前在研究中,初步推測約20年後技術可能達到成熟。
註五。剛剛眼利的朋友應該已經注意到文中的延伸閱讀:台灣的核廢料問題,其中第二點-核廢料就在你我身邊,正是在說明目前有許多核廢料儲存在石門核一、萬里核二、恆春核三,以及桃園的核研所中。
註六。核能發電中的弱勢議題還有許多層面。像是蘭嶼核廢料檢整時,員工徒手處理,以及日前有台電老員工現身說法,包括檢修時反應爐不停機、找不知情遊民清洗高污染機體等等,其實也都是對弱勢的壓迫。
反應爐不停機的著眼點在於金錢利益,但受害的是勞工,拿他們的健康去換。而不知情被找來洗反應爐的遊民,做的更是電廠員工也不願意做的,因為明白的人都知道,根本沒有適當防護;這又是一層壓迫、利用與剝削。
而其實包括核電廠選定興建的地點也是一樣,照說這種不依賴天然資源的發電方式,應該更少受地利的限制;如果理解為什麼不會蓋在大都市裡,答案就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