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運

同志大遊行,誰的遊行?

首先,我想推薦大家先看文末的註……… 原因很簡單,在於其實有太多人都已經針對本文主題寫出很好的文章;因此如果妳/你願意的話,請先看註中所附的閱讀連結,本文跳過不看也完全沒問題。

1238345_10151879309560586_856368735_n

圖片來自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官網

2013年同志遊行將於這個週六(10/26)舉行,主辦的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將今年主題定為「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此題一出,先後出現不少討論甚或反對的意見;有些朋友認為「同性戀」這個字排擠了非同性戀族群,有些朋友認為性難民語意不清,搞不懂到底在指誰;遊盟於是隨後發表了說明,並舉辦座談深化主題。

然而座談中談到了娛樂用藥、性工作、愉虐等等面向後,又隨之掀起另一波爭論;有朋友表示:我不用藥、不賣身、不玩BDSM,假使去了今年遊行,不是變成這些人的同路人嗎?為什麼要把負面印象加在自己身上?

既然說到了負面印象,我想就從這裡說起好了。

所謂負面印象,其實就是由歧視、對他人論斷、和排斥異己產生的,換句話說,負面印象是一種建構的結果,和時代跟當時的觀念有絕大關係。我們很輕易就可以舉出許多早些年還不被接受,但現在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比如說迷你裙;以前女孩子穿迷你裙那可是傷風敗俗,罵難聽一點就是落翅仔。比如說髮禁,以前學生染髮可是直接被貼上太保太妹標籤的。

甚至比如說到同性戀這三個字;當然同性戀至今也沒有污名盡除,但以前這三個字可不是陳述事實用,是罵人用的。管你是變裝癖、變性欲、娘娘腔、男人婆、喜歡肛交、愛女人同時崇拜陽具,反正妳/你只要不符合性別正典,就有很大機會被罵死同性戀。

而同志這個詞的出現,也是因為當初「同性戀」的汙名太深了,因此用同志一詞中的兩重涵意來取代同性戀。雖然我不特別喜歡這種「佛地魔」式(註一)的處理,但是我卻一直非常喜歡其中「同志逗陣」的意思。因為我一直相信,任何的汙名、不平等、歧視,都是要靠「願意逗陣」的人們成為同志以後,一起嘗試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沒錯,我說的是願意逗陣,而不是誰可以來逗陣

其實沒有一場運動,有可能訂出一個所有人都滿意的主題或是口號,一張大傘下站的每個人終歸都有差異,而重要的,是誰願意一起站出來。假如我們要用:我不用藥、不賣身、不玩BDSM這樣的方式去區分、去決定參不參加這場遊行,那請問直同志夥伴們為什麼要來同志遊行?

甚至,我們為什麼要支持關廠工人?(我又沒被勞工局告)我們為什麼要反核電?(我家旁邊又沒有蓋核電廠)我們為什麼要反迫遷?

坦白說,個人並不欣賞遊盟這次主題的用語(但用意值得贊許),像是使用同性戀這個字;雖然正面直擊的處理,脫離了過往佛地魔式的逃避,而我也從來不以為,靠同志兩個字就可以涵括整個LGBTQI等等等列不完的各式認同,因為每個族群甚至每個人面對的議題都多有不同;但在過去多年之中,同志這一詞底下包含的複雜脈絡與族群演變,確實遭到了簡化。

但是當遊盟試圖深入解釋性難民一詞,把各種非正典、受壓迫的性都包含進來時,卻再次引起反對聲浪。這點讓我真實的感到心痛,因為這就等於在說:某些類型或族群是被認可加入遊行的正典族群,而且我們還可以爭論誰的版面太大太小,但「其它」不屬於這些被認可的正典族群的(用藥的gay,賣身的les,玩BDSM的bi),我們不希望你們被看見,也拒絕逗陣相挺。

寫到這裡,我想帶大家看看這篇文章(註二),這是皮繩愉虐邦的Eiche和epicure共同撰寫,開頭有部份是這樣寫的:

同志和 S/M 有關係嗎?同志遊行中加入 S/M實踐者,會不會誤導大眾以為只有同志(同性戀)才玩 S/M?說得更白一些,讓這些玩 S/M 的人參與同志遊行,是否模糊了「同志」的定義,甚至讓同志的處境更形惡化,使社會大眾更難接受同志?

反過來說,很多 S/M 圈內人也感到莫名其妙:我們為什麼要參加同志遊行?我明明不是同性戀啊!S/M 和同志有什麼關係?

有沒有覺得這些問題很耳熟?而且如果你/妳眼尖的話,想必已經注意到,這篇文章是寫在2004年的遊行前。

十年過去了,同志的外在處境或許漸有稍許鬆動,但我想很可惜的是,同為受壓迫者,卻至今還不能明白,「同路人」不在「資格」、「行為」、「身分」,在於明白被壓迫的痛,並且願意來鬥陣。

 

+++++++++++++++++++++++++++++++++++++++++++++++++++++++++++++++++++++++++

註一。佛地魔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邪惡大反派。由於他所造成的巨大恐怖,因此在巫師世界裡,絕大多數的人不直呼他的名字,只稱他為 「那個人」(You-Know-Who)、「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He-Who-Must-Not-Be-Named) 。

註二。全文標題為: 同志遊行日.愉虐站出來 ——「皮繩愉虐邦」參與 2004 同志遊行說明。這邊再貼一次連結,因為這實在是一篇好文,底下對開頭問題的回答,個人以為比起我不足的寫作功力來說,要說得更清楚多了。

註三。關於今年遊行,其實有許多精彩討論,個人對本篇文章其實深感汗顏。網友Jeng Pietro整理出相關討論的文章網址,請參考下方

我該不該參加今年的同志大遊行?/沙發熊
To be or Not to be/小黑熊
那就奪回自己的發言權吧!/Steve 偉
成為同志遊行的不同意見書/羅毓嘉
其實可以不同路/杜曉月
如果你反對用藥,才更應該去遊行/elekli
一分鐘讓你看懂2013台灣同志遊行主題/Ashley Wu

Q的作者V太太也有很精彩的見解: http://on.fb.me/1eFDyma

註四。遊盟官網上對「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的說明

台灣同志遊行2013主題與精神
[說明與邀請]2013台灣同志遊行說明
[說明與邀請]2013台灣同志遊行再聲明

註五。也可以看看作者阿Jo去年的文章:不妨在10/27去看看同志大遊行的12個理由

註六。最後的最後,這裡有遊行資訊

10/26(六)13:00集合、14:00出發。地圖

3 Comments

  1. 這次遊行的主題是「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
    http://twpride.org/twp/?q=node/100

    而在解釋何謂性難民中,遊行聯盟的網頁舉了娛樂性藥物使用者、BDSM實踐者、性工作者
    三類人,說他們是”當前可能因國家法律而直接受罰的性主體”。

    我想大部分批評的人不是批評遊盟怎麼可以讓用藥者參加遊行,而是遊行的主題肯定了用藥者是性難民。

    既然用了”性難民”詞去形容娛樂性藥物的使用者,大概有”遭受不公正對待”的意涵,那是
    否意味著遊盟認為目前的藥物管制法律是不公正,所以需要修改的? 這跟支持合法化的差
    異是?

    我還是很困惑,”正視”到底是什麼意思? 遊行聯盟的訴求是什麼?
    知道他們存在? 那其實不用你說大家也知道有人在使用非法藥物。
    正視藥物的可怕? 這更不是吧。
    呼籲大家不要再罵他們是毒蟲、要把他們當人看? 那一個人說我會把使用非法藥物的人當
    人看,但我還是支持政府抓他們去坐牢,會不會被說是假尊重?
    所以到頭來還是連結到支持”娛樂性藥物”合法化?
    正視了看見了然後咧? 沒有然後?
    還有主題包含”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這裡的相挺又是什麼意思呢? 挺娛樂性用藥者
    的什麼呢?

    其實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要打模糊仗。不要清楚地提出自己的主張,這樣反對者才不能認
    真的批評用藥合法化或使用藥物這件事。
    這樣面臨批評就可以回:”你們不夠包容。為什麼要先急著劃清界線? 為什麼連讓他們發聲
    都不肯? 討論又不代表支持。”、”為什麼你們只會無理反對呢?”

    1. 我想,正視就是「面對」,面對一個議題,才有可能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

      對用藥的思考,不僅是法律,也可以看得更寬廣一些,看到這些用藥之人之所以用藥?戒斷的困難?法律無法解決的部分?刑罰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畢竟對用藥的污名,的確遮蔽或斬斷去瞭解的第一步,就像真愛聯盟對同志的恐懼,也遮蔽了許多對話空間一樣。

      遊行本來就是一年一次性的活動,遊盟也並不是常設組織,籌備義工都是每年重新召集的。因此,要求遊盟成為伴侶盟之類的立法組織,本來就不可能。遊盟作為倡議平台,本身所集合的人,也非常多元,關於用藥的議題,每個人也有不同意見。就像去年的「革命婚姻」一樣,每個來參加的人都各自表述,這樣很好。把議題帶進來,然後大家討論、發酵,有人想繼續做下一步,就去自由展開。

      「相挺」就是看到彼此在帶有歧視的社會結構之下,去看到彼此受壓迫的脈絡,也告訴國家,我們要去除污名、重新分配應得的資源,而不是不看見就被掃進陰暗的角落。

      最後,娛樂性用藥如果有足夠的知識,可以免除更多悲劇;就像抽煙喝酒一樣,在不致危險的範圍內,又何嘗不可能是生活的一種出口?建議可以讀一讀這一篇:漫談:人與藥物-人性與娛樂-每個人與娛樂性藥物。這是一位從事十多年一線服務用藥者的看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