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不久的上個星期天 1/26 晚上,有 33 對膚色性別宗教信仰各異的情侶,在全美接近三千萬觀眾的面前,以電視現場直播的方式,完成了他們的集體婚禮。觀禮的人不僅有在當今美國流行音樂界叱咤風雲的大明星,包括 Beyonce、Jay-Z、Katy Perry、Bruno Mars、Taylor Swift、Pink 等人,還有紐西蘭以十七歲之齡橫掃各國排行榜的超級少女歌手 Lorde,法國經典電音大佬團體 Daft Punk,英國前披頭四 The Beatles 樂團成員 Paul McCartney 和 Ringo Starr,再加上 John Lennon 的遺孀 Yoko Ono 以及影星 my future girlfriend Anna Kendrick。在他們的婚禮上獻唱的是樂壇不老妖姬 Madonna 加上 Hip-Hop 界新銳 Macklemore & Ryan Lewis 以及和他們搭檔的 Mary Lambert。為他們證婚的,則是影歌視三棲的娛樂界女王 Queen Latifah。
(一定要放一下 my future girlfriend Anna Kendrick 在新人旁邊偷照相的照片)
這不是什麼世界首富或是王子公主的皇室婚禮,這只是 33 對和你和我一樣平凡地和另一個人嚐盡酸甜苦辣後依然相愛相守著的小人物。
這是第 56 屆葛萊美獎主辦單位為入圍最佳新人、年度最佳專輯、年度最佳饒舌歌手、最佳饒舌表演、最佳饒舌歌曲等多項大獎的 Macklemore & Ryan Lewis 在頒獎典禮上的表演所作的特別安排。Macklemore & Ryan Lewis 所演唱的正是同時入圍年度歌曲,也曾在 2012 年同志團體於華盛頓州爭取同性婚姻權時扮演重要角色的 “Same Love” 。
“Same Love” 的 MV 和中英文歌詞對照可以參考這裡。
而下面放的則是當天葛萊美獎頒獎典禮的實況:
嗚嗚嗚(擤鼻涕擦眼淚),這場婚禮獲得了全場大明星們的一致起立鼓掌支持叫好,堪稱頒獎典禮上的最高潮。即使好萊塢的大明星們多數皆支持開放的民主黨,也願意大方公開支持同志婚姻平權,但這卻是美國首次有如此重大的影視娛樂類頒獎典禮,願意而且敢表現出如此堅定支持同志婚姻平權的立場和態度(東尼獎本來就是同志的天下所以不算XD)。這無論是在音樂史上或是同志平權運動的歷史上,都是彌足珍貴而且劃時代的一天。
連當天以 “Random Access Memories” 獲得年度最佳專輯大獎的 Daft Punk 法國電音雙人組,在時間有限的得獎感言裡都特地用 “fantastic” “wonderful” 等字眼大力推崇前頭這段 “Same Love” 的表演和這場超越種族信仰性別的集體婚禮的安排,說這堪稱是葛萊美獎史上最經典、最美麗的時刻。
當然也有美國網友質疑:音樂頒獎典禮上這麼政治化真的好嗎?熱門社交網絡 Twitter 上不免也出現了有「讓政治的歸政治,音樂的歸音樂吧!」此類的聲音,我想這句話在臺灣的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尤其是在去年發生了「張懸國旗事件」之後。但很可惜的是,我想一向不遺餘力關注社會議題的張懸一定也同意,無論無意或是有意,自古以來音樂作為創作者表達情感主張個人信念的發聲工具,便從來就脫離不了政治,因為有人,就有江湖啊。
先別說那些愛國歌曲,我從小唱《梅花》唱了二十幾年才想到其實臺灣明明就熱得要命到底是哪裡有在開梅花,即使你還沒看過張鐵志所著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對 1969 年那場傳說中向人世間持續散播了四十年份的愛與和平的烏茲塔克 Woodstock 音樂祭一知半解,你也該同意五月天當年因「妨害善良風俗」而被禁播,卻被阿信在演唱會唱了超過十五年到去年跨年晚會都還在唱還是會唱走音的那首「軋車」,就是因為唱出了當時社會上未受到大人們應有的關懷和照顧的年輕人的聲音,才讓這首歌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名曲。
詩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而經由填詞過後得以讓大眾傳唱的流行音樂,也比其他的大眾娛樂作品如電影或是戲劇更加能表現創作者的個人風格和人文關懷。天王周杰倫早期的「爸,我回來了」唱出家暴的殘忍,宋岳庭的 「Life’s a Struggle」更暴露現代社會眾多家庭失衡導致價值觀偏差的嚴重,和張懸疼惜社會運動人士為理想不惜犧牲付出所寫的「玫瑰色的你」同獲金曲獎最佳作詞獎的殊榮。這些歌也許並沒有讓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是它們都慢慢地滲透進聽者的心靈,一點一滴的,我們不禁開始思考,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生活著的世界嗎?難道我們不能為此或是為我們的下一代做些什麼嗎?
而歷史告訴我們,有時個人政治觀的改變,最終也帶來了集體政治觀的改變。也就是鍊金術師所追求的「一即是全,全即是一」呀!
奪得去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尋找甜秘客》Searching for Sugar Man,講的就是 70 年代一個只出過兩張唱片,沒沒無聞,從踏未出過美國國土一步的藍調歌手 Sixto Rodriguez,如何在機緣巧合之下,在大西洋的另一頭透過音樂,喚起了南非白人內心的道德勇氣,鼓勵自己挺身而出,對抗政府當局種種不當的種族壓迫和隔離政策的故事。電影裡頭有一句話叫作「每場革命都需要一首贊歌。」 “Any revolution needs an anthem.”
而 “Same Love” 這首歌,便是 Macklemore & Ryan Lewis 為了同志婚姻平權運動所創作的贊歌,這首歌是為了在 2012 年支持華盛頓州公投立法通過同性婚姻而寫,這首單曲的封面其實便是 Macklemore 自己的叔叔和他的同性伴侶 Sean 的合照:
“Same Love” 身為也許是 Hip-Hop 界至今唯一表態在歌詞裡支持同志婚姻的一首歌,其重要性也已經由 Q 的其中一位作者 aeolusxiv 在《嘻哈文化的反同症:有藥可救了》一文當中討論過了。猶記千禧年左右大家公認極具才華的饒舌歌手阿姆 Eminem 多次因為疑似恐同行為而飽受爭議,還我還是覺得應該是被迫不得不在 2001 年的葛萊美獎上跟 Elton John 手牽手試圖說明他真的沒有恐同(只是天生臉臭):
See. 這不正就是 Queen Latifah 在介紹 Macklemore & Ryan Lewis 出場的時候所說的:「當我告訴你,音樂的力量讓所有的人能夠在葛萊美獎上聚在一起,這句話絕對不是在騙你。」(When we say music has the power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at the Grammys, we mean it.)是的,你我都熟知那音樂的力量,在和朋友喝酒的時候我們唱著「浪花一朵朵」,安慰失戀的朋友的時候我們唱起「分手快樂」,在曖昧不明的時候我們想起「如果的事」,尾牙春酒的時候就要來「董茲董茲董茲董茲董茲跳針跳針跳針叫我姐姐~」。
對於一天沒聽音樂就活不下去的我來說,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打從心底為某一首歌感動的時候,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一卷專屬於我們自己人生故事的 mixtape 。流行音樂就是這個世界的原聲帶,而在上個星期天的葛萊美獎,這卷原聲帶播放的就是我們每個人只要身而為人,無分男女老少語言膚色,都心甘情願為之歡喜歌頌又內牛滿面的,the “Same Love.” 流行音樂透過優秀的創作者敏銳的心靈,反映出我們每個市井小民的生活跟對我們周遭世界的感受,當我們因為被音樂感動,而更進一步被喚起心中對這個世界荒謬不公現象的關懷,當這些歌在各個街角、捷運車廂上、或是樓下公寓管理員停車場警衛的收音機裡被傳唱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當我們有一天為了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而站出來的時候,我們將不會是一個人。
〈附錄〉
。2011 年埃及民眾起義反抗獨裁總統穆巴拉克之際,有人作了這段 video 放到 youtube 上,背景音樂用的是英國搖滾樂團 Thirteen Senses 的一首歌 “Into the Fire”,上百萬人的點播,意外地讓這首歌成了埃及革命的主題曲,也成了人民不畏強權勇敢反抗的象徵歌曲。
。2010 年 G20 高峰會在多倫多舉辦時,街頭出現了大型的反貧窮和反資本主義不公的遊行,遊行民眾和警方的對峙導致了街頭的暴動,有人也為了支持遊行的民眾,和反對 G20 富裕國家背後虛偽的本質而製作了這段 video,用的是多倫多當地極受歡迎的獨立搖滾樂團 Broken Social Scene 的歌 “Meet Me in the Basement”,對此 Broken Social Scene 表示:非常驕傲。
阿姆臉實在太臭了xd
請聽murs-animal style
感謝補充XD
我來補連結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wTSPcNSi40
英文歌詞:
http://rapgenius.com/Murs-animal-style-ly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