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告

你好,我們是Queerology

主筆編輯 / V太太

你好,我們是Queerology。

也許你對我們略有所聞,也許你對我們一無所知,無論如何,今天我們想要聊一些關於我們的事。

Queerology誕生於2006年,目標是創立一個以性別議題為主的部落格。後來,曾經一度因故休站的我們在招募更多新作者後,決定於2012年二月復刊,而且很幸運的,到現在還沒倒閉。2013年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年初我們為了應付增加的流量、改善網站穩定度而遷居新站;我們新增了數位作者,將作者人數推進到24位;為了讓每一篇文章可以有更多時間接觸到讀者,我們改變出刊頻率,從每日出刊改為每週刊登三篇文章;我們收到了多位讀者的投稿,固定以特刊方式登出;2013年我們一共登出了147篇文章;臉書專頁累積了超過三千名粉絲。我們分享個人生活經驗、也討論性別時事;我們的觸角從台灣的多元成家議題、到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婚姻保護法(DOMA)違憲,到歐洲對於同性戀難民身分的認定;除了性別議題以外,我們偶爾也討論其他重要的社會事件,如大埔、如關廠工人。

以上這些事情你可能都知道了,那讓我來出賣一下其他作者說一些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情。我們是一群很相近卻又很不同的人(這不是廢話嗎?)。我們的年齡都差不多、我們都說中文、我們都在台灣出生與長大(應該吧,老實說我也不是很確定…),我們都關心同志平權與性別相關議題。我們之中有生理男性、生理女性也有跨性別,我們之中有同性戀也有異性戀,我們之中有人單身有人已婚。我們橫跨了三大洲和好幾個不同的時區,我們有人在念書有人在工作有人在當家庭主婦,有人永遠都可以提早三天前交稿有人卻總是拖到最後一秒(對就是敝人在下我)。我們都是自願不收錢加入Queerology,並且這麼一寫就寫了一年半載的,而雖然大家的工作課業生活都忙碌十分,雖然每週都會有人哀嚎沒有靈感寫不出來,我想我可以大膽的說,我們都是深深喜歡著Queerology並且以此為傲的。

然後,偶爾(真的很偶爾),我們會接到一兩位讀者的鼓勵,告訴我們他們對我們的喜愛和支持,於是因此心花怒放。

於是,仰仗著我們對Queerology的喜歡和你們不吝嗇(真的,看到喜歡的文章就多多分享、按讚不要吝嗇啦!)的支持,2014年,我們想要更努力一點,在持久與改變同步之中,創造一個更好的Queerology。

Q仙子專欄

Queerology今年最重要的計畫叫做「Q仙子專欄」。過去,不論是在我們的臉書粉絲頁上、文章的留言中,或是作者們的私生活裡,我們都經常遇到讀者們的提問-也許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議題、也許是針對個人經驗和困擾、也許是基於渴望分享的心情。「Q仙子專欄」的目的就是開闢一個開放、支持的空間,讓讀者們可以和我們分享心裡頭無人解答、甚至難以啟齒的疑問。我們將根據來信的問題量,定期刊登讀者的問題以及Q仙子的回答,因此,如果你心裡頭對於同志、性別議題有任何的不解、好奇、質疑、惶恐,我們都歡迎你立刻來信到: queerology@gmail.com。只要在信件標題注明 [給Q仙子] 即可(Q仙子等你唷!)

有稿來Q

2013年間,我們收到了不少讀者的投稿,讓Queerology在作者開天窗時除了作者們的想法以外,可以匯集、分享更多不同的意見。對於各位投稿者們願意選擇Queerology作為對話平台,我們感到十分榮幸與感激。新的一年,我們希望可以繼續維持和讀者們的互動與意見交換,不僅讓Queerology的內容更豐富,也讓作者們的視野更開闊。因此,我們誠心邀請,如果你有話想說、文思泉湧,還請你不吝惜,快快把稿件寄給我們吧!(詳細的投稿方式請參考這裡

如何接收Q最新訊息

如果你希望隨時掌握Queerology最新的內容,除了利用部落格右上角和每篇文章左側都可找到的RSS訂閱以外,最便利的方法自然就是透過我們的臉書粉絲頁了。除了發布最新的文章以外,Queerology的臉書頁面也會不定期和讀者們分享國內外重要的性別新聞時事和活動資訊,所以我們熱烈鼓勵、強力推薦各位讀者們到我們的臉書頁上按個讚(也好滿足一下我們的虛榮心)。不過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死要錢的臉書這一年來針對訂閱通知的設計越來越複雜,常常使用者們即使按了讚,卻還是會漏掉該粉絲頁的訊息。因此,我們也懇請各位臉友高抬貴手,在按讚之後點選「接收通知」,如此一來,各位就可以順利的發摟到Queerology所有最新的內容啦!

996985_574495202620735_1014750896_n

另外,假使你是覺得臉書不好用,已經投奔其他社群網站的讀者,在G+微博上也可以收到Q的訊息。

其他一些有的沒有的

首先,2014年的Queerology將在出刊頻率上有點小小的變動:我們將從每週三篇新文章改為兩篇,於每週二、每週五登出。這麼做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作者太懶(但作者們都很忙是真的),而是希望留給讀者們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消化、分享每一篇文章。過去兩年的經驗讓我們發現,太密集的出刊有時反而讓好文章淹沒在廣大的資訊海裡;因此,我們希望減少每週出刊次數、看重每一篇文章的質量,讓每一篇文章都能夠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得到青睞。

雖然每週刊出的新文章數量減少,但我們也不打算閒著,也許呼應當期時事,也許出於編輯個人的私心推薦,我們將不時帶讀者們回顧一下已經刊出的舊文章(聽說我們總共已經累積了三百九十篇文章!),也推薦大家可以用自己有興趣的關鍵字,利用部落格右側的搜尋功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主題。此外,我們也計畫將某些舊文翻譯成英文重新發佈,讓你在網路或夜店和歪國人聊天搭訕的時候有更多話題(不然人家一天到晚都要用明明也很破的英文在網路上批評我們不學無術是吧),也希望有機會讓不說中文的其他讀者,有機會能了解我們大家關心的事情。當然,我們也將持續利用臉書粉絲頁和社群媒體跟各位分享台灣或國際上重要的性別新聞,絕對比台灣媒體更正確(而且不會被假新聞騙)喔!

總而言之,我說了這麼多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你們可以和我們一樣,對新年度的Queerology充滿期待。

這一年對Queerology的作者們來說,可以說是情緒起伏很大的一年。我們曾經因為DOMA被推翻歡呼,也曾經為台灣多元成家戰場上的言論而受傷,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通過同性婚姻法而欣喜,也因為俄國、烏干達、奈及利亞等國的反同性戀法案而痛苦憂心。有的時候,我們很懷疑自己到底能夠做甚麼。但我們願意相信語言的力量,我們願意試著,不斷的解釋,期待有一天,這些聲音可以被更多人理解。

你好,我們是Queerology,新的一年請多多指教。

 

6 Comments

  1. 您好:
    雖然小的只是一個默默無名忙著考研究所的外文系大四生
    但還是想盡一己之力 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多元的知識
    我可以幫忙舊文中譯英的這部份嗎?
    我想做做看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