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有「台灣生技界天后」之稱的唐南珊博士之學思經歷(到底是誰發明的這詞真好用),發現即使是她,在對 Chemistry Heritage Foundation 錄製的 Women in Chemistry 系列中,也在約 15 分鐘的訪談裡兩次提到了,因為身為華人女性的緣故,當丈夫作出會改變家庭生活的生涯抉擇時,妻子必須配合甚至常常是放棄自己的生涯規劃以及職場成就這件事。
好吧,你說彼時約莫是 1985 年,台灣的電視還只有三台,我們家的電話還是轉盤式。但我們看看將近 20 年後的今天,這件事情真的有改變嗎?
國際勞工組織資料指出,目前台灣女性在17國中的勞動參與率排名第9,為50.2%,低於新加坡的56.2%和香港的51.0%,不過台灣女性教育普及程度在亞洲17個經濟體中數一數二,勞動參與率顯然偏低。
以上這段文字來自於中央社的這則新聞:「打破潛規則 女性職場有藍天」,發佈日期則是 2014 年 11 月 2 日。(附帶一提目前民國 103 年男性的平均勞動率則是 66.76%,女性則是 50.62%)當臉書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說:「找個想要有平等夥伴的伴侶,找個認為女性應該聰明、有見解、有抱負的伴侶,找個重視公平,並且預期自己會分攤家務,甚至想要分攤家務的人做伴侶。時間久了,沒有什麼比這種男人更性感的了!」(Facebook 營運長激勵北一女學子:世界需要妳們挺身而進)我們的報章媒體卻依舊將林惠嘉在李安沈潛時期一人扛起家計的舉動,視為「妻子為丈夫的偉大夢想犧牲」的高尚情操,而不是伴侶之間在彼此追求自己個人目標之時理所當然彼此照應的過程。
雖說我身邊也不乏在考量現實因素以及最大化兩人共同利益的前提之下,丈夫/男朋友配合妻子/女朋友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甚至是辭職的例子,但大家若仔細觀察,捫心自問,究竟身邊有多少對異性戀伴侶在遇到必須有其中一人放棄現有的工作情況之下,丈夫/男朋友曾經考慮過(真的,只要曾經考慮過就好了)為了支持妻子/女朋友的夢想和成就而放棄自己事業的選項?反倒是我所認識的同性伴侶裡頭,因為不受傳統性別角色和社會期待的枷鎖,在考慮遷徙或是轉換工作的時候,只有現實因素會是唯一的考量,總是以「兩人都能在自己的領域裡找到理想的工作並且有所發展」為前提作決定。所以我說你們這些異女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錯過了什麼啊!(關於一些統計數據請看附錄一)
講到這裡大概八成又有人要拿「女性就是職場企圖心不夠」為理由拿出來說嘴,現在心裡這樣想的人或是柯文哲醫師麻煩回頭再重新看一次唐博士的影片(註一),唐博士在影片中提到,在當時的北一女中,女孩被期待在能力上能夠和男孩分庭抗禮,師長期待北一畢業的人是能夠成為國家未來的領導人或是未來把國家領導人的頭狠狠地壓下去的人,而不只是國家未來領導人身旁那位三從四德的賢淑妻子。根據敝人在該校臥底三年所觀察歸納得來的第一手消息,起碼一直到 20 世紀末,北一女中教育給學生的,的確不只有 32111 書本上的知識而已。
即使是接受的這樣的教育,滿懷抱負和熱血的唐博士,卻還是得因陋守舊地在人生路上迂迴而行,我想有的時候其實真的只是因為許多有才華的女性人太好的緣故。就像股神巴菲特曾說他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只需要和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男性)競爭而已。
臺灣社會裡的雙薪家庭其實不少,但那多是出於收支平衡考量,希望女性也能夠走入職場多掙一份薪水是一份薪水,並非因為重視女性擁有與男性相符甚至是更優越的工作能力,也絕非因為現今臺灣職場已充分實現男女平權的緣故,從行政院主計處提供民國 102 年的數據,男性薪資平均水平高於女性約台幣一萬元便可一虧端倪。同時該份文件亦指出:
觀察兩性未參與勞動原因,女性多為料理家務(占 48.4%),男性則以高齡、 身心障礙為主要因素(占 38.7%)。
(講到女性、高齡、男女平權,就不禁想要分享這則影片XD)
有次 road trip 的時候不知為何談論到這個問題,在我高談闊論五分鐘我看見多少我認為極有能力的女人,卻只是因為另外一半的緣故而壓抑或是放棄了自己可能達成的成就之後,友人終於開口對正在進行一個憂國憂民的動作的我說:「是不是因為在你成長過程之中,你的雙親都一直在工作,所以你才沒有覺得媽媽在家當家庭主婦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唔⋯⋯。其實這倒是沒錯,那麼換個方向想,也許 50% 的台灣女性也會因為受到自己的母親是家管的影響,而比男性更能安於家管的角色,畢竟我們小時候有爸爸從小就教自己兒子不要太在意出人頭地只要會煮飯燒菜洗衣服幫老婆把套裝拿去乾洗還有保養高跟鞋就好的嗎?

今年 11 月 20 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佈了最新的世界人才報告,台灣毫無意外地落到第 27 名(紐西蘭第 26 名,日本第 28 ),針對此事,國發會副主委抄襲提出了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樣的策略:提高女性就業率。認為女性能力天生就不如男性的人,我希望你的工作能力、見識以及洞察力優秀到已經發現:梅克爾自 2005 年擔任總理以來,已經成功領導德國從東西德合併的過渡期中走出,創造了德國足球國家代表隊觀戰勝率超過九成的傳說,成為目前全世界表現最亮眼的國家之一,世界其他各國政府的男性領導人都冀望她可以跟俄國總統普亭來喬事情。
如果,馬拉拉(Malala)的父親不是持續地鼓勵她和塔利班斡旋,而是叫她女孩子乖乖的就好,不要強出頭,17 歲的馬拉拉不會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人。翁山蘇姬的夫婿 Michael Aris 若不惜以離婚要脅翁山蘇姬放棄為了爭取緬甸自由民主而進行的非暴力抗爭運動,他今天不會與翁山蘇姬一同為世人們所尊敬(會問出「那翁山酥雞好吃嗎?」這種問題的人除外)。我相信多數 Queerology 的忠實讀者們對這些道理是再明白也不過,但我還是在寫 e-mail 的時候,對於這什麼年代了我竟然還是得在裡頭特別提到 “she as one of the few female leaders in this field…” 感到極度不爽,覺得這世界上以及台灣缺乏女性領導人的這個現象必須在我們這個世代終結,為了下一個台灣的馬拉拉,為了下一個台灣的梅克爾,為了在 2014 年這場殺豬沙文主義濃厚的臺北市長選戰裡含淚投票的女性以及女性主義者們,以及為了 Emma Watson 我慎重呼籲,請電腦螢幕前的各位女性們,當你們有一天發現你們似乎必須和這個社會或是和家庭妥協但你其實心中百般不情願的時候,請務必回想起這句話:

【附錄一】
台灣這部分因為同性伴侶之間缺乏法律保障帶來的財務安全感,也缺乏比較正式的統計數據所以很難舉證說明。不過關於同性伴侶之間的家務分工已經有很多歐美研究都指出,同性家庭在家務方面比較傾向於互相分工合作一半一半,而另一方面在異性戀家庭裡,即使女性職場就業率已節節升高,表示女性已能夠分擔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但異性戀家庭裡的男性仍舊極少參與家事分工。
澳洲(認同民事結合但未通過同性婚姻)主計處:「超過五成同性婚姻伴侶家務分工是一半一半,但異性戀家庭則有六成是女性作的家務多於男性。」而且在 lesbian relationship 裡的女性賺得比在異性戀關係裡的女性還要多好多⋯⋯:

所以其實真的 Well-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money……
【註一】
截至本文出稿之前,新當選臺北市長的柯文哲目前正如火如荼地敲定未來市府內閣名單當中,目前已知有一位女性副市長人選。柯文哲在先前的電視辯論會裡,提到若當選市長,在小內閣閣員性別組成方面不會特別考慮性別比例問題,但若能力相同,女性優先。然而目前剛出爐的勞工局長遴選名單中,二十多人裡竟然連一位女性候選人都沒有,對於此事咱們 Q 的當家招牌評論員V太太在個人臉書上發表了他的擔憂和精闢的見解,在此特地節錄和大家分享:
不少人對於性別問題的反應是,真正的性別平等不是應該是照能力選人,無關性別嗎?確實,如果我們的社會裡男性和女性的機會與選擇是平等的,那麼自然不需要女性的保障名額,但事實是當前具有相同資格和能力的女性,因為制度性、結構性的因素而無法獲得和男性相同的對待。當二十多人的遴選名單裡都以男性為主時,難道代表在勞工議題上,完全沒有表現優秀、能力特出的女性嘛?還是有甚麼原因讓這些女性無法被看見?如果對勞工議題專精的真的都是男性,那麼我們不是應該問問,是甚麼原因讓女性在這個領域裡難以出頭,甚至是刻意不選擇投入這個領域?
而女性代表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女性勞動者確實面臨很多特殊問題,例如月經假、同工不同酬、懷孕歧視、育嬰及家庭照護假(女性仍是主要的家庭照護者)、職場性騷擾(當然男性也可能被性騷擾但是目前受害者仍以女性多)、或是對受家暴婦女的就業協助等等。當然女性不一定關心女性權益,但身分上的代表至少是第一步(而性別也不是唯一的適任因素)。
是說柯P是不是也考慮一下在女性就業率方面讓臺北市幹掉新加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