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運

那些雲啊~那些霧啊~救了多少人命

(標題有點過氣…)

先講個更過氣的故事。

2003年,那年我大四,跟我當時唯一出櫃的學姊一起走在往敦南誠品的路上,我猶豫了很久,終於在路邊坐了下來、撥出電話,打到同志諮詢熱線。

「我要去哪裡認識朋友?」這是我當時最大的疑問。

接線的義工介紹我幾個選擇:社團、網路、三溫暖。

「可是,網路交友,我有點害怕…。」我說。

別笑,十多年前,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網路交友是存有非常大的顧慮的。即使到了現在,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並不信任網路交友、因此難以踏出這一步。

當時的接線義工沒有笑我(也許內心有翻白眼吧誰知道),他告訴我,如果擔心網路和三溫暖的話,可以試著參加一些學生社團認識朋友。他問我念哪個學校,我說北醫,但是北醫當時並沒有同志社團,於是他介紹我去參加台大GC,反正不遠。

於是接下來的好長一段時間,我經常中午跑去台大共同教室401參加GC的午聚,後來還當了GC的幹部,並且在午聚當中遇到我北醫的同班同學 -.-

當時發現北醫學生潛伏在GC還有PTT上的人還不少,我們一群人回頭在北醫開始經營聚會,只是那時的我們還沒膽子成立社團,聚會也僅限於聊天聯誼。

最近一篇刊登在美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JAACAP)的文章讓我回想起這些往事。這是一篇在美國加州進行的研究,探討校園中同志友善社團(Gay-Straight Alliance)對於同志學生被霸凌、自殺、以及無望感的影響。結果發現,相較於其他類型的歧視(殘障、種族、宗教等歧視),對於同志的歧視跟青少年自殺有更強的關聯性,其中「無望感」扮演了關鍵因素。而校園當中若有同志友善社團的存在,則能夠減輕青少年同志的無望感,並可能進一步降低其自殺的風險性。因此這篇研究的作者建議應該要在校園中積極成立同志友善社團、提供支持性的環境,以保護這些年輕的生命。

Photo by torbakhopper (CC 2.0)
Photo by torbakhopper (CC 2.0)

這篇研究刊登於2014年12月,相較於這篇研究所帶來的正面意義,同一個月發生的輔大好社事件就顯得更加諷刺,彷如平行世界:輔大好社邀請廢死聯盟法務主任苗博雅到校演講,題目是「我的出櫃宣言」,結果宣傳海報被撕毀,事後求證發現校方對此活動無法接受,擔心學生參加了這樣的活動會變成同志。(延伸閱讀一)

就在我們以為社會已經進步了很多、同志的能見度越來越高時,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同志是一種傳染病、或是某種巫術,認為那些雲啊霧啊會讓世界毀滅。他們腦中無法理解的是,這些繚繞在校園同志身邊的雲啊霧啊,可能是讓年輕同志生存下去的唯一保護。

回頭看那段陳年往事,我在GC裡陸續認識了一些熱線的義工,其中也包括了當初接我諮詢電話的那位義工邀華,雖然是短短一通電話,對我往後人生的發展卻有莫大的影響與幫助。後來我自己也進入熱線,一路參與到現在。至今我唯一後悔的是,沒有更早打那通諮詢電話、沒有更早認識其他的同志。

熱線的接線諮詢業務中,許多電話來自於年輕小gay、小拉、小bi、小跨們,他們往往是缺乏資源的一群,生活當中沒有機會認識公開出櫃的人,反覆被同儕質疑性向、被師長規訓認同,在看似開放的社會中過著無助的生活,又正如平行世界。(延伸閱讀二)

而我們也看過許多校園中對於同志真正友善的老師,願意為同志學生尋找資源,甚至協助成立(公開的或私密的)同志社團,這些幸運的學生,往往都能很快地成長,變得更有信心與力量,短短數年後又成為能夠幫助別人的角色。

這些同志學生的成長與改變,經常快速地讓人驚訝,但是校園同志社團成立的速度,卻又緩慢地讓人驚慌。

最後就讓我工商服務一下吧,校園體制是要繼續衝撞的,但在體制還不夠友善之前,我們還是有很多方式讓同志過得比較好一些。熱線近日召募新一期接線義工,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機會,讓自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也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自我映照的能量:

http://hotline.org.tw/event/560

延伸閱讀:

從出櫃到廢死,苗博雅與輔大撕海報事件
熱線的青少年同志活動:芭樂小雞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