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應該要接受我可能永遠都見不到以前的那個你了,不過沒關係,這是我必須要面對的功課。」
他在掛電話前的那幾分鐘這麼說。
年紀越大越對感情過敏,想要心平靜氣的談場戀愛,但是對愛的渴求卻總讓自己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讓那個人住進心裏後,卻對這位房客的去留無所適從。
談戀愛很像養寵物,自己想要一隻狗卻領養了一隻貓,也許是那隻貓的優雅讓你心動,或者目前收留所裡沒有一隻夢想中的狗,於是你帶了那隻似狗的貓回家。
你餵他新買的貓食、把家裡的魚缸換位置、學著怎麼處理貓砂,久了你成了別人眼裡的貓奴,逗貓棒、貓薄荷一項不缺。你的貓習慣出走,常常三天兩頭不見蹤影,你雖然期待它天天眼汪汪地吐著舌頭在門口等你回家,你想著:「嗯,牠是貓啊,讓牠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吧。」你想念牠,你想和牠做所有狗主人會做的事,你買了拋接的球,你想帶牠去公園,這些慾望你都默默地吞下。
你的貓好久沒有回來了,這次你知道牠真的離家出走了,你卻連再見的話語都沒有說。你花了點時間把貓食送人,把忽略很久的魚缸搬回客廳,你哭了一陣子,也對養貓這件事生氣。你以為時間過了你不哭就好了,所以你選擇發洩情緒,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你對自己說:「沒關係的,哭過了就好了。」你紅著眼睛又回到收留所看狗,一看就是好幾個月。

直到你那天打了電話給遠方的好友,想要聊聊無關緊要的瑣事,一方面抱怨最近桃花不斷但都是曇花一現,好友一如往常的耐心聽你抱怨,問你到底什麼時候會開始面對現實,承認這是場失敗的投資,承認對方並沒有你想要中那樣的適合你,承認你喜歡被愛的感覺勝過喜歡對方,承認自己賴上了有歸屬的感覺。
對於這樣赤裸的問題,你被羞恥感淹沒,你明白對方說的都是事實,卻無法放下面子承認這些錯誤,所以你沈默,輕輕慶幸著對方看不到你的臉紅。終於,好友在掛電話前對你說了你最想聽的那句。
剛掛電話的你,心裡像被燈籠點亮般醒著,你腦中重複聽見那句他要為你做的功課,遠方他的心疼暖了你的傷,你以為早已經結痂只剩下傷疤的心又開始抽痛了起來,「不是已經好了嗎?」你問,「怎麼還痛著呢?」這分手的傷有多深?你終於明白這隻貓在你的心中留下了齒印,你再也不是個只愛狗的人了,你是一位曾經愛上貓的狗主人啊。
分手的功課是學習怎麼去愛犯過錯的自己,而不是學習怎麼開始不愛對方,接受了自己的錯,才能看見真正被愛的需求。那個錯是錯在不夠愛自己,錯在認為在感情中先愛自己是件自私的事,錯在把被愛著的責任通通丟給了另一半來承擔,錯在以為只要一直愛自己就會被愛,錯在明明不喜歡卻說不出口,錯在知道對方走了還留盞燈怕他迷路。
你好害怕寂寞,所以你急著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