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慰安婦、戰後金門茶室所帶出的性產業,一直是近年來我們有所討論到有關性產業的議題。然而,無論是宏觀甚或是微觀的角度,都還不足以帶出政治力介入所營造出的休閒觀光區,其背後那些基層性工作者不為人知的血淚辛酸,甚至是無法啟齒的性壓迫。
《記憶中那場停留》,因其歷史背景錯綜複雜卻又不斷推移的時間、移動的美國大兵、進入娼妓村的婦女以及那些荒廢的空間、廢墟,交疊錯綜的堆疊起來,看似具有層層詩意,卻也道出了牽涉到政治力介入的性產業下的悲嘆和無奈。
在看這部片時,我把大兵放置在一個移動脈絡,而三位女性則是從身體和記憶,是從移入進而一直停留在東豆川。青春年華,那種對於情感、依歸甚至夢想,都全部給了這個韓戰美軍駐韓基地,人生,甚至也在這裡被劃下了斗大的休止符。

片中運用了大量的廢墟場警,佐以三位女性的日常和訪談,娓娓道出了一段又一段,藏在際深處卻又無從抒發的遺憾。片中,也帶到了一位混血女性,在看似呢喃的回憶中,也帶出了韓國當地移入此地身長,輾轉墜入風塵的痕跡。
公權力介入下的性產業,性工作者其實是無聲的。而記憶似乎就是被定格在當年性交易場所的空間甚或是那個城市。而東豆川所乘載的記憶和人們,也是一個隨著政治、軍事上的移動,而被形塑出來的性產業區。
只是隨著時間,似乎也只能透過這些曾在此生活並從事性產業的女性,才能娓娓道來這個因移動和政治力介入進而生成的娼妓村,所消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