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語言—《在星空之下》

有唸過炸蝦大學(註一)的人都知道,看電影的時候,「壞人一定從螢幕左邊出來。」(註二)

所以當故事一開始,蘇菲(Sophie)一人在陌生的城市、看著陌生的街景,坐在巴士上緩緩地往螢幕左方前進的時候,不禁讓人在心中大喊「大事不妙啊!」此番飄洋過海、千里尋夫,究竟能否如願以償呢?

htfile-ashx

《在星空之下》是塞內加爾裔法籍導演黛安娜・蓋伊(Dyana Gaye)的首部劇情長片,他同時也擔任部分劇本的寫作。故事依照三條主線進行,分別是從塞內加爾的達卡來到義大利的都靈,欲與離鄉打拼的丈夫阿貝杜勒團聚的蘇菲(Sophie);不知道為什麼人卻不在都靈,反而跑到美國紐約市的阿貝杜勒(Abdoulaye);以及跟著媽媽  Aminata 從紐約回來達卡,參加從小離異的父親葬禮的兒子提耶賀諾(Thierno)。

如果覺得以上文字描述太複雜的話,希望下面這張圖有助於你釐清人物和地理遷徙關係:

Under the starry sky

其中 Aminata 跟 Sophie 又是阿姨和外甥女的關係,所以雖然這三條主線一開始看似獨立,實際上《在星空之下》真正描述的,可說是一個家族,甚或是一個民族的現代遷徙史。

先從這個家族的故鄉——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卡說起。達卡有著美麗的海岸線,身為舊世界(歐亞非)裡最靠近新世界(美洲大陸)的港口,達卡在殖民時期成了非洲大陸和美洲以及歐洲各國之間重要的轉運站。但即使在 2002 年世界盃力抗瑞典挺進八強 在 1995 年之後實施的經濟改革已經大幅改善國內經濟,2016 年塞內加爾的人均 GDP 目前還是在 2,525 鎂,相較於台灣的 31,900 鎂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而且青年就業市場黯淡,雖然塞內加爾相較於非洲其他國家,政治經濟已經相對穩定,塞內加爾的年輕人依舊前仆後繼地前往歐美各國尋找工作機會,「走不了的是因為一無所有,有辦法離開的是因為他們想要更好更多。」 為什麼身為七年級台灣人會心有戚戚焉嗚嗚嗚嗚。

但若非自己也身為異鄉遊子,又怎能體會離鄉背井這件事,伴隨而來的除了新的機會與可能,還有和自己的身世和身份剝離的副作用。而故事的主人翁們也在這樣異鄉/原鄉的新舊身份之間拉扯:蘇菲從原本依附丈夫的妻子成為經濟獨立的女性,也從傳統的塞內加爾文化之中被釋放出來,開始探索西方世界的社會價值;阿貝杜勒則是一人在異鄉經歷一個又一個的抉擇之後,逐漸切斷了與原鄉之間的聯繫,不僅離家,也和原來的那個自己越來越遠;阿米納塔則是在美國和丈夫離異,一人拉拔兒子長大,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多年之後,才不得不因為過去和丈夫之間的婚姻關係,回來面對這個自己當初選擇遠離,就也不再留戀的家鄉。而提耶賀諾身為一個在美國紐約出生的塞內加爾人,第一次回到父母出生成長的地方,第一次與自己血緣相連的親戚見面相處,對這樣的新身份從懵懂到接受,讓整個故事/家族史,成了一個完整的圓。

under-the-starry-sky

但《在星空之下》的故事人物設計巧妙不止於此,除了主角們自身的身份轉換,他們彼此之間又成了彼此跨越世代之間的角色對照。阿米納塔和蘇菲均為長女,也同樣隨著(或是因著)丈夫遠走他鄉,而一旦離開塞內加爾之後,兩人也隨即脫離了在家鄉婚姻關係的束縛,蛻變成獨立自主的女性。而兩人的妹妹,一個選擇留下,成為了蘇菲的媽媽。蘇菲的妹妹則或許是因為看見母親的困境,這次打算追隨姊姊的腳步去那個看起來更繁華、也更自由的西方世界生活。

更有趣的是,這三條故事主線彼此除了橫向的連結之外,蘇菲、阿貝杜勒和提耶賀諾的母親阿米納塔更分別標誌著每個新移民都會可能會經歷的三個不同階段:從剛開始面對新環境的不確定,到埋頭苦幹一陣子之後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與故鄉的人事物漸行漸遠,以及當在異鄉的打拼終於開花結果之後,也成家立業之後,回到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已恍如隔世。

雖然說三條主線的主角應該分別是蘇菲、阿貝杜勒和提耶賀諾,但我最喜歡的一幕卻是母親阿米納塔在與妹妹口角之後,走到外面大街上散心,看著睽違二十年的家鄉街道,阿米納塔的表情同時混雜著許多種的情緒,憤怒、委屈、悲傷以及無奈。阿米納塔當年的離鄉是所有故事的起點,而他自己走到了現在,曾經有一絲絲的後悔嗎?在異鄉的生活裡,為了適應環境跟生活下去而不得不作出的改變,往往是很難被一直待在故鄉的家人完全理解的,但卻也因為這樣,生命才能在和原本在故鄉一輩子都不可能遇到的人事物在這片星空下互相交會,如同在影片最後,離開派對出來抽煙聊天的兩人所言——如果你抬頭看天空,星星們彼此都是孤單的,但天空中裡其實有數不盡的星斗,它們彼此陪伴,原本看似孤單的星空,卻在這些星星們彼此相連之後,產生了意義。

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同時也是這世界上最難解的語言。

 

註一:關於「炸蝦大學」的典故可以估狗「交大炸蝦節」⋯⋯。

註二:交大通識中心有一位知名教授劉龍勳老師,專門開授電影和文學相關課程,其中一門經典通識課《文學與電影》最知名的就是八點到十點的課只要十點之前衝到教室簽到就不算翹課每當有角色從螢幕左邊出現的時候,老師就會提醒大家說:「你看這個人從螢幕左邊出現,表示他是壞人。」同理,當角色往左邊前進的時候,就是有什麼壞事要發生的前兆啦!巧的是《在星空之下》裡面,電影的最後蘇菲跟阿貝杜勒也同樣再次踏上另一段旅程,但這次他們會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