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運, 生活

婚姻平權不是Happy Ending,但至少這一次我們正確打開了。

固定每週回家一天,處理父母總是闖出的3C災難,陪他們唱唱歌聊聊天,包括八卦一下親戚,從米國回來在家裡養病的阿姨最近也加入這週週上演的親情劇場。

五月初有天講到個遠房親戚,因為不想生育太密而拿掉第二個孩子,卻意外從此不能生育,阿姨補上一句,而且那唯一的孩子還是同性戀!

媽媽忽然正色道:「同性戀有甚麼錯,同性戀沒有錯。」心裡一個登愣。表面波瀾不驚繼續聊天,腦海裡卻不斷重播著大學時代跟女友一起被從床上喊起逼問的片段、獨力面對著爸媽問我有病要不要看醫生的片段、媽媽打電話給女友的母親吵架的片段……。

什麼時候開始,媽媽同意同性戀沒有錯了呢?

大部分的孩子,大概都幻想被了解過,因為愛,所以渴望分享、被了解、被接受。我想過如果我的情人可以如同弟妹一樣出現在生活裡、餐桌上,我該多麼感動,該多麼感激父母愛我包容我。媽媽那句同性戀沒有錯一出,我大概可以想像她為了女兒,搜尋過多少資料,說服自己多少遍。但意外地,我感到巨大的寂寞。

Photo by YJ Khaw (CC)

5/24釋憲之後,臉書一片歡欣鼓舞,不論同志婚姻是即刻通過或是兩年後就地合法,開心是必要的,但開心不足以填補那條寂寞的溝壑,同志婚姻合法不是我與家人關係空白多年的解藥。

因為卅六歲的我,生活早已不再只是一個同性戀。開始時因為對象是同性,估計難被接受,配合這件事形成諸多調整與謊言,比如父母始終以為我在不同城市生活,我的工作與他們知道的也截然不同。感情生活更難分享,這麼多年親戚問起,媽媽總苦笑:「她從來沒有告訴我。」但我又該從何說起,在那些從我愛上一個女人開始延伸,早已盤根錯節的遮掩之後。

如同InMind的文章“貼近,如此遙遠”中說的,需要談的往往不是性傾向,而是關係。

Photo by stu mayhew (CC)

婚姻平權的實現,是燃燒許多人的熱情、青春和生命故事,所得來一個甜美的果實,但很遺憾地,不會是一個happy ending,如果你不是身處同樣困境的人,請不要說都已經讓你們結婚了,你們還要什麼?

同志要的從來不只是踏上結婚禮堂而已,而是能夠在每一個生命的轉折處,不因為性向,不得不做出遺憾的決定;不因為愛一個人,得推開愛的人。然而在眾多生活的難處,與社會尚未全面退散的歧視底下,這絕對是一個良好重新打開同志處境的方式,聽見媽媽那句體諒時感覺到的寂寞雖然沒有立刻改善,但似乎沒有那麼荒涼了。

希望每一個感覺黑暗的生命此後能至少有光,謝謝所有一路上燃燒、努力的人。恭喜大家,這一次一起好好開始。

【謝謝你讀到這裡,我們想請你花一點時間,了解「媒體小農計畫」:這是一個讓讀者可以直接小額灌溉心目中優質內容的平台,queerology 也是媒體小農計畫的一份子,歡迎透過網誌頁面右上角的小草按鈕,或是直接點擊這個連結,灌溉我們的內容。詳情請見: 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