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認同

【有稿來Q】即使是一個認同自己身份的同志

投稿作者/C

這幾年參與了一些同志的活動,透過網路或是真實的對話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因為同志身份經歷不少挫折;走到今天,雖然社會氛圍逐漸改變,但今年十月才剛過、全亞洲最大的同志遊行的2017年,仍舊有很多同志只能躲在櫃子裡,不敢表露真實的自己。

而我一直覺得同志身份從來不曾造成我任何的困擾。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一個相較於很多同志來說幸運很多的女同志,在每次大家討論過去是如何掙扎與害怕自己的「非異性戀」身份時,我總是想不起來最一開始是如何發現自己的不一樣,以及認同自己身份的過程。

Photo by torbakhopper (CC)

但最近,我開始意識到其實對我來說,生活中一直都有一堆的枷鎖,只是我從來沒有發現而已。譬如說在我這個即將邁入三十歲的年紀,有些場合我並沒有和一些朋友和長輩出櫃,就常得聽著大家討論或是長輩詢問男女朋友與結婚的話題,這時我就只能在一旁靈魂出竅,但肉體演出積極參與的戲碼,當cue到我的時候趕緊回神說一些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理由搪塞他們。這種時刻真的非常消耗體力與心力。

又或是,前陣子公司裡還算不錯的同事想要加我的Instagram,他們也算是我蠻喜歡的朋友,但我卻說不出為什麼想要逃避讓他們更認識自己。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我想要和同事間保持一些隱私,畢竟我的Instagram本來就沒有加什麼朋友,但我卻又想到,有些朋友其實我也沒認識很久,但對於他們要加比較私人的社群時我卻完全沒有猶豫,到底是為什麼?

這問題我思索了好一陣子,一直找不到解答。

就在前陣子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我們大概見過五次面,偶爾我們會聊到同志的話題,但我還是像往常那樣,聊到感情時,我會刻意避開自己的事情。不過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知道這個人對於同志是友善的,這也讓我和他相處時放下一些防備心。前幾天,他直接問我是不是Queer,並和我表明他的身份認同非異性戀,這讓我們之間突然有了連結,我們也聊了一些關於自己過去的交往經驗與感情觀。我好像突然可以和他聊最真實的我,那道心牆瞬間瓦解——就在我們和彼此出櫃的那一刻。

adapted from a photo by Blogtrepreneur (CC)

當那晚的碰面即將到尾聲,他問我是否可以follow我的Instagram,我竟然毫不猶豫地答應,這讓我像是被什麼點醒般,因為其實在上次的碰面他也曾想加我Instagram,但我迴避了,可是在我們彼此坦誠之後,我這個極度重視隱私的人卻馬上告訴他我的帳號,原來,所有的原因都是因為,我的同志身份。原來,一個知道我身份的新朋友和一個每天見面但不知道我喜歡女生的朋友,對我來說相處的舒適感有這麼大的不同。

從這件事中我仔細思考,發現其實生活中對我來說一直有很多限制,尤其隨著年紀漸長與進入職場,更多時候是妳必須要戴著面具屈服於這些令人不自在的感覺(很多時候面具常不小心要掉下來啊啊啊)。相較於很多同志來說,至少我身邊還是有很多親近與友善的異性戀與非異性戀朋友,這讓我在平日壓抑的生活中還能夠有喘息的空間。那那些還躲在櫃子裡的男女老少同志們到底要如何面對每天「虛偽的自己」?到底,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讓每個人都在這個社會自在的生活著?

 

作者自介
我是C,最近喜歡的英文單字是quirky。
最大的夢想就是創造一個讓所有queer都可以自在做自己的空間。

 

 

 

 

 

 

 

【謝謝你讀到這裡,我們想請你花一點時間,了解「媒體小農計畫」:這是一個讓讀者可以直接小額灌溉心目中優質內容的平台,queerology 也是媒體小農計畫的一份子,歡迎透過網誌頁面右上角的小草按鈕,或是直接點擊這個連結,灌溉我們的內容。詳情請見: 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