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於近期在台灣火紅,「BL/耽美文化」再次成為火紅關鍵字。事實上,這幾年隨著同志權益進展,「耽美文化」也慢慢走出過去的小圈子,越來越為人所知,甚至進入各種不同的「三次元」世界,不僅男明星會用「賣腐」、「炒CP」來積累人氣,甚至連政治人物都掌握了這個趨勢。
耽美文化為什麼吸引人?「腐女」又為什麼成為「腐女」?在這集的SmallTalQ裡,同為「腐女」的Nana和V太,就要來聊聊自己為什麼成為「腐女」,「耽美文化」對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而「耽美文化」的出圈除了正面意義以外,是否也有潛在的風險跟問題?
本集重點:
→ 「腐女」是誰?我們在耽美文化裡看見、獲得了什麼?
→ 從「圈地自萌」到「出圈」,耽美文化的「大眾化」代表了同志權益的進步嗎?
→ 當「賣腐」與「CP粉」越來越常見,又有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收聽本集節目:
最後,感謝你收聽我們的節目,有任何疑問和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繼續收聽、訂閱Youtube頻道;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點擊頁面上的QR碼 ,或直接前往這個網址,請我們喝杯咖啡。
謝謝Queerology的製作,這一集好有趣。裡面講到的羅曼史/言小也很有意思,Nana和V太提到BL產業的某些特色(例如…女有、女治、女享?),套用在羅曼史/言小產業也完全可以。
羅曼史是美國銷量最大的文類之一,甚至在作者收入普遍下跌的這時代,羅曼史作家的收入還可以上揚。但即使賺錢,羅曼史還真是被各種瞧不起啊~(例如很多通俗文類都會有的問題,在羅曼史會被拿來放大檢視)
當然羅曼史也跟BL一樣,隨時間過去有翻身的趨勢,但不免被視為guilty pleasure。羅曼史也跟BL一樣有百百種,性別角色與性別互動的設定有刻板傳統,有激進多元。羅曼史讀者也未必對性別抱持偏自由派的觀點,諸如此類。唉唷感覺這些由女性主導的創作領域都有類似跟獨特的地方啦,超性別der~
謝謝你的分享:) 這個觀察角度既宏觀也入微,有機會我們再來談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