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基督教團體在臉書上宣導婚前性行為的「後果」,鼓吹守貞意識形態,再次在社群網站上掀起討論。事實上,這遠非保守人士們第一次試著推廣守貞,他們不只從宗教教義的角度出發,要求信徒遵守,更進一步試圖影響政策,讓守貞信仰進入校園。不論在美國或台灣,「守貞教育」都是過去十多年來基督教保守團體強力推廣的「校園性別教育」內容,如彩虹媽媽等團體在校園推廣相關概念,更鼓勵、強迫青少年簽署「守貞卡」。
反對婚前性行為的保守人士經常把「守貞」與真愛、婚姻幸福,和親密感掛鉤,強調婚前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傷害與負面後果,進而把守貞打造成唯一可以被接受的性觀念與實踐。然而,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守貞教育不但不能阻止青少年對性產生好奇,更無助於青少年的性健康,甚至可能造成許多傷害。
本集的SmallTalQ就要來跟大家聊聊,守貞教育究竟為什麼危險?
本集重點:
→ 守貞等於真愛?愛就一定要結婚?守貞教育背後的刻板性別想像。
→ 問題只是個人要不要在婚前做愛嗎?守貞教育可能造成哪些傷害?
→ 守貞意識形態如何與父權社會的性別規範合謀,造成獨特的性別壓迫?
收聽本集節目:
延伸閱讀:
親愛的這是我的陰道,不是被撕開的紙張、不是被弄髒的餅乾、更不是被嚼爛的口香糖。
最後,感謝你收聽我們的節目,有任何疑問和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繼續收聽、訂閱Youtube頻道;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點擊頁面上的QR碼 ,或直接前往這個網址,請我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