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父權性別規範下,抗爭和社會運動經常被視為陽剛、專屬於男性的領域,女性往往不被期待參與,甚至不獲得參與的資格,或是當女性確實加入抗爭時,會被賦予特定的角色和任務。另一方面,參與抗爭的女性可能面對獨特的規範與特別嚴苛的道德要求,必須格外努力證明自己的正當性,才能讓自己的訴求被聽見。
本集的節目邀請到成大學生亞涵,她之前因為參與南鐵迫遷抗爭而聲名大噪,然而她引起「轟動」的原因其實非常的詭異。當時一位記者發表了一張照片,是亞涵在抗爭現場,在聲援者和警方爆發肢體衝突後,坐在地上哭泣的畫面。這張照片出現在網路上之後就引起討論,但有趣的是,討論的焦點開始歪樓,許多人批評亞涵,因為她穿著背心、露出了左手臂的刺青,然後另一隻手上夾了一支香菸。於是很多討論的焦點就頓時從抗爭合不合理,變成攻擊亞涵的女性身分,並且批評她作為年輕女性,怎麼可以有這些不合宜的行為。
亞涵在網路上被肉搜、個資被洩漏、很多網友私訊罵她、羞辱她的外表,讓她也因此關閉臉書帳號。當時我們曾於節目中討論到,很多攻擊其實來自於厭女情結,它們脫離了事實討論,而是一種基於性別,對女性的管控。
事隔多月,Q很高興可以邀請到亞涵,來和我們分享作為一個女性抗爭者的經驗。
本集重點:
→ 當女性加入抗爭,需要面對什麼樣的門檻,又會遭遇怎樣的困難甚至攻擊?
→ 女性身分如何形塑抗爭經驗?又是否會影響抗爭策略的選擇?
→ 在和抗爭同伴與整體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女性抗爭者又有哪些獨特的體會?
收聽本集節目:
最後,感謝你收聽我們的節目,有任何疑問和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繼續收聽、訂閱Youtube頻道;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點擊頁面上的QR碼 ,或直接前往這個網址,請我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