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SmallTalQ 037 — 慾望的不平等

近日台灣一個引發最多討論的性別議題,當然就是被稱為Deepfake深偽色情片事件了。今年5月,台灣媒體刊登調查報導,探討一種新型的數位影像性暴力:俗稱為Deepfake的「深偽色情影像」。報導訪問多位受害的女性名人,包括政治人物及知名YouTuber,她們的臉被移花接木到現有的色情影片上。

報導中提到,有個名為「台灣網紅挖面」的推特帳號專門提供試看影片,並經營秘密聊天群組。使用者繳交報名費後可加入群組,取得各種完整的「換臉」色情影片,更可以透過競標、付費「客製化」服務等方式,主動「點購」自己想要看到的影片主角。除了名人以外,也不少人點購「素人」(即一般女性)為主角,可能是自己的前女友、同事,或心儀的女性。日前,台灣警方破獲「台灣網紅挖面」帳號與聊天群組背後的經營者是同為知名網紅的小玉,並估計小玉透過為超過六百個群組會員提供換臉色情影片服務,獲利超過千萬元。

許多評論認為這是一種新興的性別暴力,卻落在當前法律規範之外,因此主張透過積極修法來管理、禁止這類產出,並為受害人提供支持。但另一方面,除了強調Deepfake色情片會對當事人造成重大傷害與侵犯以外,我們是否可以針對此現象背後的各種性別文化提出更多分析?在這集的節目中,我們就要從「慾望」、「平等」和性別權力結構等面向出發,試圖理解並拆解Deepfake的現象與意義。

本集重點:

→ 這只不過是一個網路現象,不會造成實質傷害,當事人根本無須在意?

→ 被變造成色情片女主角為什麼是一件帶有羞辱意味的事情?Deepfake帶來的羞恥,究竟是出自於恐性的文化,還是不平等的性別位階?

→    慾望應該被管制跟整肅嗎?個人慾望實踐的邊界究竟在哪?

→ 當慾望不平等時,我們如何回應Deepfake色情片這樣的現象?

收聽本集節目:

Apple Podcast

Spotify

Google Play

Podbean

Youtube

參考資料:

臉被偷走之後:無法可管的數位性暴力?台灣Deepfake 事件

我變成那張被意淫的臉(上):為何Deepfake色情片讓人不適?

我變成那張被意淫的臉(中):Deepfake的問題不在情慾,是權力不對等

我變成那張被意淫的臉(下):法律之外,「性」的除魅與表述

 

最後,感謝你收聽我們的節目,有任何疑問和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透過以下的方式支持我們:你可以繼續收聽、訂閱Youtube頻道;留下五星評價,讓我們知道你的喜歡;也可以將我們的節目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願意給我們更多支持,歡迎你點擊頁面上的QR碼 ,或直接前往這個網址請我們喝杯咖啡。




3 Comments

  1. 說到Deepfake的受害者有沒有男性這點,我想到前陣子有些人講說館長也在名單內。但說到底,他們很可能不在乎女性和男性,就算犯案動機是出自於羞辱的意圖,在性別意義上的有所不同。或是許多人利用各式剪接手法羞辱主嫌,來達成對於主嫌的報復目的,性別的正義還有平等真的就降臨了嗎?我有點懷疑。

    是說如果要說因情慾而起的相關議題,我想到知名御宅學術網站U-ACG的血小板事件。所謂的「血小板」,是出自於全年齡向的科普漫畫《工作細胞》當中的一群血小板擬人化角色。我不能確定是不是原作者刻意為之,然而「幼稚園學生」這類造型的漫畫形象,在同人圈和戀童者之間的偏好有所重疊。也就導致了,當時U-ACG小編因為呼籲家長不要讓小孩cos血小板而引起的炎上事件。然而近一步追問,這個問題很可能是(但不限於)下列幾點:

    1.家長需要以保護為由,限制孩童參與全年齡向的ACG活動嗎?該如何限制?
    2.不同年齡、性別因為參與ACG活動而暴露的風險相同嗎?
    3.需要被限制的是性犯罪,還是ACG活動?
    4.如果保護機制存在,是不是同時增進了ACG的污名?

    最後我想提提與DeepFake相似的,我想到一些擬真向的色情繪圖影像。我同樣會擔心如果這一類的圖像參考了非法的犯罪影像,或是學術、教育用途的性教育影像。似乎是違反道德的,畢竟同樣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雖然我也會有過度干涉創作自由的疑慮。然而我看到的,往往卻是更多人以創作自由為由,去忽視性別間的權力關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