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

那些重要的其他

你也和我一樣,每當需要填寫個人基本資料,面對「您的性別是:男性/女性」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會有點猶豫不決嗎?

現在我的準則是這樣的:需要和官方政府資料吻合,比如說稅單、租屋契約、保險、健康檢查資料等等這些,當然毫無疑問地是填上生理性別女性;消費性網站為了跟信用卡資料相符,所以填上女性也算是合情合理;不過有些線上算命或是心理測驗網站也會需要你填性別,這時候我就會有點猶豫了,後來乾脆男生先算一遍,然後女生再算一遍;至於若只是電腦遊戲開頭的時候需要選個角色的話,我就幾乎百分之百是選用男性角色的。

但是難道我們真的沒有別的選項嗎?為什麼我們老是非得在男性和女性當中選一個來當呢?生理性別難道真的有這麼重要到用兩個數值/狀態/變數就可以總結一切了嗎?

平常有在參與女同志聚會的朋友,應該早就已經聽過無數個T被誤認為是男生的生活小故事了。在這些故事裡,有人用無奈的微笑帶過,有人會嚴肅地糾正,有人語帶嘲諷地回擊。而我從小到大一直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回應,通常都是身旁的女友或是好友馬上義憤填膺地跳出來說:「他是女的啦!」(但我其實人生中一直很想被早餐店老闆娘叫一回:「帥哥!今天吃什麼?」,卻總是事與願違地遇到聰明又上道的老闆娘,狡猾地只叫我:「同學!今天吃什麼?」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想想我們每天從早餐就開始沐浴在充滿多元性別概念的早餐店老闆娘問候裡,怎麼能不對台灣酷兒的未來充滿希望呢?)

但事實上是,我從來就無法將「我是女生」這四個字完整地從喉嚨裡擠出來,「老娘」這兩個字也從來就說不出口,逛街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眼神一直往男裝部飄,有時夢裡自己是男生,想要擁有男性的身體,之前被診斷出有子宮內膜異位瘤的時候,差點想跪下來求醫生順便幫我把子宮拿掉,因為我一直覺得每個月一次持續二十四小時讓人想在地上打滾的劇痛是老天爺在懲罰我內心深處想要變成男生的念頭。

這些事情在去年之前都只是藏在我心底的小祕密,畢竟在女同志的大旗庇護之下似乎也活得理所當然。本身符合T的操作型定義(註一):「愛女生但充滿陽剛味的生理性別女性」,我的願望也沒有強烈到像《男孩別哭》裡面的 Brandon (註二)或是《藍調石牆T》裡的 Jess (註三)一樣,需要將襪子塞到褲檔裡才能有自信和歸屬感。身邊一直有愛我的婆,於是順理成章地,我被蓋上了「硬踢」(註四)的印記。只是在那個充滿政治正確(註五)的年代,每當我試圖向自己的親密伴侶提起我無法認定自己是女生的這個困擾,換來的通常是「你不要再說了,我無法接受。」「你為什麼要這樣說自已。」「這樣我只能跟你分手。」久而久之,我學會了明哲保身,技巧性地避免談論類似的話題,也就不再想起這些事情了。

真正重新開始考慮到「跨性別」這件事情,是在我來到美國並且單身之後,我遇到/認識了兩個由女轉男(Female to male, FTM)的跨性別酷兒(如果在超市買菜的時候剛好看到的那位人士不算的話⋯⋯)。

第一位是在神經生物學界非常知名的 FTM,他在轉變(transition)之前的名字是 Barbara,轉變之後的名字叫作 Ben,在他的實驗室網頁上可以看到他的照片。他在 1997 年接受轉變,並且在 2006 年於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非常著名,談論女性科學家是如何常被男性科學家看不起的個人經驗談(因為他的個人經驗是如此特別,這件事情由他來談論實在是再中肯不過了)。維基百科有提供資料顯示他其實是偏向喜歡男性的(2015/8/6 注:經網友 Skylander 提醒,維基百科已經將此資訊移除,可能是因為 Dr. Barres 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談到他其實對兩種性別都不太有欲望的緣故,詳情請見本文下方留言)。因為研究領域相近的緣故,我一直像小粉絲一樣很期待能夠見到他,今年七月應該有機會,如果有幸能夠跟他有近距離接觸的話,再來把經驗分享給大家。

但其實真正讓我震驚的不是他本人所說過的任何話,而是身邊的人談論他的態度。由於積極參與性別議題的緣故,他的 FTM 經歷是眾所皆知的事情,相較在臺灣的時候,大家談到 FTM 總有一種刻意掩飾的「非我族類」之感,我身邊的美國人在言談之中偶爾提到這件事情時,卻是一副淡然處之,跟在講「隔壁的老王前兩天買了一台新電視」一般,沒什麼爆點。

圖片來源:genius.com
圖片來源:genius.com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如果今天這世界上的人認為,我覺得自已應該屬於另外一種性別,和選擇了一個想要終身從事的行業一樣,只是一個忠於的自我選擇而已,那麼如果我現在捫心自問,如果我回到最初,和那個還在宇宙中漂浮的我的靈魂原始狀態相遇,我看到的,會是哪一種性別呢?

第二個我要提到的是我在美國認識的朋友C,剛開始認識他的時候,我以為他是女生,不過其他人說他是 He,不是 She,其實他當時是正好在 FTM 的轉變過程當中。關於他自己我想還是交給他自己說比較好。在這裡我只想提到,由於親身參與了他轉變的過程,他讓我看到,其實過去一直待在所謂精英女同志族群裡面的我,視野和想法是多麼的狹窄偏頗。

我是說,看C現在這樣,終於對自己的性別感到自在,他多麼開心阿,開心到讓旁人也都為他感到開心。就算跟他在一起、愛他的是異女、是雙性戀、是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真正愛一個人不就應該是像《男孩別哭》裡面那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經典台詞一樣(註六),就算你是半人半獸的半獸人周杰倫混血兒,我也一樣願意愛你嗎?

於是在三十歲之前,我在排除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狀況之下,重新探索自己的性別認同。於是那個潘朵拉的盒子又打開了,但這次我一點畏懼也沒有,我一一檢視那些在回憶裡留下的吉光片羽,我終於能夠誠實地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因為我知道沒有人再能責備我。因為C的關係,我開始能夠對身邊的朋友坦誠,其實我也不認為自己是女生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旁人把我當成男生,我會覺得比較自在一些。或是更多時候,我寧願自己只是佛祖跟前一顆沒有性別的石頭。

(所以其實當初發展BBS系統的宅宅們是相當有酷兒概念的!試問 1990 年代你在哪個表格上可以看到性別選項有植物和礦物可以選的!)

(我記得我好像是選礦物 XD)

於是在三十歲之時,我再次出了櫃(出櫃了一次又出櫃,我是俄羅斯娃娃嗎我?)(註七),比起T,我想我更接近人們口中所謂的 transgender,也就是不認同自己原本出生的性別,甚至傾向於自己應該是別種或是無性別的,一種人世間囉唆的存在(註八)

一個月前,在 Blogger 註冊成為 Queerology 作者的時候,我毫不遲疑地在性別選項裡選擇了「其他」。

而來美國唸書之後,我發現了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老美用詞,叫 “significant other”,常見於派對的邀請函之中,比如說:

From: Jeannette

To: The lab

Subject: Superbowl Party!

Hi all,

Teener and I are hosting a Super Bowl party. Please join us if you can – friends, spouses, boyfriends, girlfriends and all significant others are welcome!

Cheers, Jeannette

我每次看到這個詞,總會情不自禁地在電腦螢幕前微笑。因為它的意思代表著,無論你是男、是女、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或是你認為以上皆非,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人員欠你一個交代,因為他們竟然無法創造出一個適合的字用來形容你的與眾不同,那也沒關係。即使你目前只能暫時委屈被分類在「其他」,那也不要緊。

因為你對我們來說,永遠都是那些重要的其他。

So, let’s all PARTY!!!!

Garbage – Androgyny (註九)

 

註一:關於操作型定義,敝人人生首見於大一的普通生物學期中考卷上,記得當時題目應該是「請敘述『生物』的操作型定義」,不過敝人一路唸到了博士班都還是不太清楚「操作型定義」的操作型定義。倒是維基百科為「操作型定義」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黃油果仁三明治」的操作性定義是「使用黃油刀將黃油果仁鋪到一片麵包上之後,使用另一片厚度相同的麵包蓋到上面得到的成果」。

註二:Boys Don’t Cry,臺灣譯為《男孩別哭》,為 1999 年出品,相當經典的一部談論跨性別人生的電影。主角 Brandon Teena 是真有其人其事。飾演 Brandon 的 Hilary Swank 以惟妙惟肖的詮釋為她贏得了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也開啓了往後 20 年只要飾演同志/跨性別人士的故事就能夠拿下奧斯卡小金人的好萊塢不敗傳說。

註三:Stone Butch Blues,臺灣譯為《藍調石牆T》,90 年代女同志必讀聖經,可以視為是作者 Leslie Feinberg 的半自傳式作品。不過當時敝人讀這本小說最震撼的部份尚不是跨性別轉變的描述,而是主角 Jess 的兩位T好友最後因為彼此了解而決定互許終身的插曲⋯⋯。受到這本書的影響,全臺灣約有 10% 的T在取花名或是英文名字的時候會優先選擇 Jess。

註四:其實敝人一直到現在也都還是不太明白怎樣叫作「硬踢」,不過通常提問的結果得到的答案是:「你這樣就是硬踢阿!」所以大家就姑且以「Jo = 硬踢」解之吧⋯⋯。

註五:其實「政治正確」在這裡是敝人愚昧的誤用,當初推廣政治正確的用詞本意是希望能夠給予多元族群更適合其狀態的稱呼,藉此消滅對社會少數或是弱勢族群的歧視和不公,如敝人於本文最後所提到的 significant other 即為一例。然而有對此不以為然的保守派人士常以「政治正確」為貶義,或是在臺灣同志界,會使用「政治正確」暗指在政治上有時我們為了推銷同志存在的正當性,而犧牲掉原本酷兒族群裡應當涵蓋的多元性的這種現象。

註六:在《男孩別哭》裡有一段,Brandon 身陷囹圄,扮裝成男性的事情也曝了光,此時之前因以為 Brandon 為男性而與其相戀的 Lana 收到通知趕到警察局,Brandon 正待要與她解釋一切來龍去脈,祈求 Lana 的諒解之時,Lana 說了這句經典台詞:

“Shut up. That’s your business. I don’t care if you are half monkey or half ape. I’m getting you out of here!”

註七:俄羅斯娃娃為俄羅斯特產的一種木製娃娃玩具,多為相同圖案但大小不一的空心娃娃組成一套。可由小至大一個套一個組合成一個或是數個娃娃,咸認為俄羅斯特色風土產品。然而在敝人興奮地以此為話題向班上的俄羅斯正妹 Anna 搭訕時,Anna 只冷冷地說了一句:「其實那不是俄羅斯人發明的。」至於俄羅斯娃娃到底是誰發明的,Anna 說是法國人,但是維基百科上說是一位俄羅斯人從日本娃娃得到啓發而創作的。總之,奉勸諸君下次若是也想試圖和俄羅斯正妹搭上話,從俄羅斯方塊先下手似乎還是比較保險的選擇。

註八:在英文用字上來說,transgender 相較於 transsexual 是一個流動性和彈性比較大的字彙。Transsexual 常與變性的需求相連,transgender 則否。也就是說,雖然 transgender male 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應該比較接近男性,卻不一定會尋求手術途徑改變外在性徵成為男性。並且 transsexual 和 transgender 這兩者和 sexual orientation 是可以完全脫鉤的。也就是說 transsexual 和 transgender 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同性戀,也有可能選擇認為自己是雙性戀或是異性戀。至於中文使用上是如何區分 transgender 和 transsexual ,在下就不太清楚了。

註九:Androgyny 英文的意思是雌雄同體,同時擁有兩種性別特徵於一身的生物個體。本首歌收錄於 Garbage 於 2001 年發行的《Beautiful Garbage》專輯之中。音樂界裡愛玩性別混淆轉換的例子不少,本身就是出櫃同志的歐美歌手也不少,雖然說主要是欣賞音樂,但偶爾八卦一下也不錯。很不幸地 Garbage 的主唱 Shirley Manson 似乎只對男人有興趣(actually who cares?)。

 

17 Comments

  1. 要不然你以為我為什麼要放註解(爆)XD
    (我比較擔心如果有一天我的註解比本文長那該怎麼辦?XD)

  2. 印象中我也是曠物……然後這註解太逗,簡直就是場脫口秀!!
    文章當然也很棒,可是你的註解永遠都是意想不到的火花,註解之王!

  3. 感謝大家的支持!沒想到囉唆系竟然也有討喜的一面!Q_Q 這樣以後我可以朝「註解作家」的專業邁進嗎 XD

  4. 請教一下,wiki 哪部份有暗示Barres教授其實是喜歡男性呢?我看了好久找不到 :(

    1. 喔喔喔!真的耶維基百科把那句話刪掉了,記得原本它是引用他某次的演講內容,不過我又 google 了一下,在這篇專訪裡,他說他對兩種性別都沒興趣,不想談感情只想作研究。XD

  5. 註解真的蠻有梗哈哈

    關於『注八』,transgender中文是跨性別 而 transsexual中文多數稱作變性人
    應該是這樣~

  6. 關於註八,根據維基百科的跨語言連結,transgender 和 transsexual 在中文裡似乎分別是「跨性別者」和「變性人/變性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