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Ain’t no bitches gonna hunt no ghosts? 談《魔鬼剋星》引發的性別戰爭

說到今年(2016年)目前為止爭議性最大電影,恐怕不是今年年初打敗《小太陽的願望》,創下日舞影展最高競標紀錄的經典重拍黑人版《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可能也不是在坎城影展上用各種獵奇鏡頭跟情節讓大家坐立難安的《霓虹惡魔》(”The Neon Demon”);而是本來志在成為一部老少咸宜又闔家歡樂的家庭電影,結果卻引起了網路世界長達半年至今仍未止息的性別戰爭,電影預告片還成為 Youtube 頻道史上最多人討厭的預告片(截至 2016 年 7 月 31 日止,共有 983, 227 個 dislike)—— 也就是 1984 年經典老片重拍,但將全男性主要卡司都換成女性的《魔鬼剋星》”Ghostbusters”(又譯《捉鬼特攻隊》)

要明白這個爭議性的起源,首先必須了解到 1984 年版本的《魔鬼剋星》在美國文化裡對 80 年代出生的人是多麼經典,對那個年代的人(其實就是我這個年代的人嘛XD),地位大概可以說是喜劇界的《星際大戰》,或是美版的《倩女幽魂》或是《暫時停止呼吸》系列,先別說小時候在看完最後的巨大棉花糖人之後,著實讓我作了不少天的惡夢⋯⋯,每年的萬聖節遊行,捉鬼特攻隊更是僅次於星際大戰風暴兵的熱門裝扮。

1913683_1247232148682_1121687_n

在這裡先為沒有接觸過《魔鬼剋星》的朋友作個劇情簡介,1984 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超自然現象的三個教授(電影裡面沒有特別明講,但不是博後就是教授吧我想!),某天終於在紐約市立圖書館直擊到一位老太太的完整鬼魂,正當他們打算以此為基礎繼續研究的時候,學校受不了他們對鬼魂的無稽之談,於是決定開除他們,他們只好拿房子跟銀行貸款,在一家(不知為何被)廢棄的消防局裡開了一家抓鬼事務局,沒想到最近在紐約頻繁發生的一連串靈異事件,都是因為受到了一場即將發生的超大型靈異事件的影響⋯⋯。

2016 年的版本由克莉絲汀・薇格(Kristen Wiig)、瑪莉莎・麥卡錫(Melissa McCarthy)、凱特・麥金儂(Kate McKinnon)以及萊絲莉・瓊斯(Leslie Jones)主演,這四個人大概已經算是好萊塢現今最棒也是最好笑的四位中生代喜劇女演員了,導演保羅・費格(Paul Feig) 和瑪莉莎・麥卡錫也已經合作過 《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麻辣嬌鋒》(The Heat)和《麻辣賤諜》(Spy),每一部都是近年來大受好評的女性喜劇片,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看衰這次用全女性卡司重開機的《魔鬼剋星》,甚至揚言抵制呢?

有人說是因為已經極度厭倦近年來的好萊塢「重開機」或是「經典老片重啟」風,但是《魔鬼剋星》已經不是這波風潮裡的第一部片:2015 年的《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重開機 1993 年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系列,預告片 like : dislike 數 = 307,775 : 15,556,不過新版《侏羅紀世界》的確是拍得還不錯,爛番茄指數有 72% ,算是躋身好片之林,那麼來看看另一部看完真的是覺得浪費我的時間,早知道就把錢付給電影公司請他不要拍的 2014《機械戰警》(Robocop)重開機版本呢? 有 3,338,566 人看過 2014《機械戰警》的第一波預告片,只有 15,880 人按了 like,但也只有 1,507 人按了 dislike。

說到重開機怎麼能忘了 2014 年的哥吉拉!
說到重開機怎麼能忘了 2014 年的哥吉拉!

又有人說是因為預告片看起來很難看,一看就知道是個爛片,我本人看完預告片是覺得還好,本來從預告片就很難看出最後產出的電影究竟是好是壞,而且拜託,2014 《機械戰警》的預告片一看也知道重開機版本會是部爛片好嗎?有 3,338,566 人看過,但是只有 15,880 人按了 like,表示有超過三百萬人看了之後表示:⋯⋯無言⋯⋯。但即使如此這些人並沒有按下 dislike 的按鈕。再來看看最近一發《ID4: 星際終結者》 Independence Day 的重開機,更是一個從預告片就無法提起興趣進電影院(而且真的厚哩咖在沒去)的例子,即使如此,在 23,899,940 個觀看人次裡,只有 5,593 人按下了 dislike,一樣大多數人對於一看就知道是爛片的重開機片,頂多就是選擇了關視窗, 並不會真的按下 dislike。

那麼還剩下一個最明顯的理由:讓這麼多人這麼討厭這部電影的原因,並非因為他是創意枯竭的電影公司了無新意的經典重拍下的產物,也不是因為預告片讓人失望(其實我覺得也沒到那麼誇張),而是因為這次純女性的卡司讓人覺得好像「褻瀆」了大家心中童年那份神聖的回憶。

其實我大概懂那份感覺,就像當派拉蒙跟夢工場宣佈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on)將會演出《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真人版裡的草薙素子的時候,那種簡直想跑到街上把觸目所及的桌子全都掀掉的感覺啊!

但電影公司真正「褻瀆」的又是什麼呢?每當新的蝙蝠俠接班人公佈的時候,無論是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或是克里斯丁・貝爾(Chistian Bell)到最近的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總是會引起漫畫迷的不滿,但最後這些演員都成功地詮釋出各種不同面向的經典蝙蝠俠。就算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再怎麼惡搞 DC 漫畫宇宙,觀眾們依舊含淚買票進戲院。在近年來眾多的重開機電影裡,除了哥吉拉 Godzilla 依舊在每部電影裡都飾演本人之外(咦),每部片都必須經過重新選角的過程,更何況《魔鬼剋星》也並非僅是照本宣科將男性角色換成女性角色,然後演出一模一樣的劇本和台詞而已(好吧劇情大致走向的確是挺類似,但我覺得還在「致敬」的範圍之內,而且難道其他重開機電影就有比較好⋯⋯?),相較之下蜘蛛人的班叔叔 Uncle Ben 只要每次蜘蛛人重開機就要死一次,死之前還要講一模一樣的台詞⋯⋯。(蝙蝠俠的爸媽也不遑多讓⋯⋯。)

所以這次的選角,被褻瀆的到底是角色本身?還是我們潛藏在心中「原本應該是男生來擔任的角色怎麼可以讓女生來扮演」,更或是「只有男生能當英雄」「男生才可以搞笑」這樣被傳統社會印記,連我們自己平常可能都察覺不到的觀念?

但我們也不能輕易地就將這波網軍大規模抵制《魔鬼剋星》重開機的行動標籤為「厭女」,我相信如果這次的重開機卡司從四個面貌不皎好、身材不火辣,在某些社群當中會被標籤為女肥宅的剩女,變成像傳聞中的艾瑪・史東(Emma Stone)或是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艾瑪・華森(Emma Watson)、梅根・福克斯(Megan Fox)等等這種在形象上可以滿足男性性幻想的女明星,最好在服裝上也弄得像《X 戰警:天啟》(X-men: Apocalypse)裡面的靈蝶(Psylocke)一樣露大腿,大家一定就會開開心心進電影院,也不會這樣討厭這部重開機片了呀!

⋯⋯結果這樣聽起來一點也沒有比較好。

ghostbusters-full-new-img

在進電影院看 2016《魔鬼剋星》之前,敝人特地回頭複習了 1984 年的版本,雖然經典說是經典,但不意卻發現了一些隱晦的性暗示玩笑,是說這些玩笑如果不是因為長大之後遭到精神污染長了知識之後,我小時候還真的一點記憶都沒有(因為巨大化棉花糖人太搶戲嗚嗚),像是召喚最終 BOSS Gozer 的兩個僕人,女的是守門者 “Gatekeeper”,男的則是開鎖人 “Keymaster”,而當主角一行人準備上天台時,鏡頭轉到天台上,Gatekeeper 跟 Keymaster 正衣衫襤褸躺在上面⋯⋯。再來最終 BOSS  Gozer 則是以一種似男似女、跨性別的形象出現(這種角色設定雖然現在讓人看起來相當不舒服,不過這在那個年代其實相當常見,等有機會再來專文探討),而主角中的主角比爾・莫瑞(Bill Murray)在發號施令用質子槍給 Gozer 最後一擊時,則是用了:”Grab your stick!” “Heat them up!” “Make them hard!” “Throw it!” 等等充滿男性性霸權的暗示性語句。

以上總總並不是說我覺得電影裡面絕對不能出現這些玩笑,也並沒有要貶低 1984 年《魔鬼剋星》的影史經典地位的意思。只是現在已經是 2016 年了,32 年過去了,難道我們還不能接受讓傳統的暑假大成本強片以女性當家,對這些優秀的喜劇女演員樂觀其成,期待他們將老梗玩出新花樣?畢竟「顛覆常規」本就是一項重要的喜劇元素,而事實也證明《魔鬼剋星》的 2016 重開機誠意十足,不僅致敬意味濃厚,滿足了老影迷的心,也成功地將原本的故事重新改編成煥然一新甚至是升級版的 Ghostbusters (說真的當我看到升級版的打鬼武器我好開心啊)。新版劇本裡的萊絲莉・瓊斯更是比舊版相對應的 Winston Zeddemore 角色更加畫龍點睛,不再只是個打醬油、讓人完全沒有印象的角色。爛番茄影評最後給了這部電影是 73% 的正評, 雖然觀眾方面的評分仍然差一點就到了 60%(只有 58%),但說真的,若不是因為這場網軍的刻意抵制跟非理性的惡評,2016 版本的《魔鬼剋星》絕對值得 70% 以上的高分。

有趣的是,女版《魔鬼剋星》的演員以及工作人員們,也已經預見他們即將會遭到厭女軍團網路霸凌的處境,在電影裡還安插一幕讓克莉絲汀・薇格唸出 Youtube 影片下方的惡意評論自嘲。而很不幸地,女版《魔鬼剋星》在票房和專業影評之間優越的表現,仍無法阻止女主角之一萊絲莉・瓊斯在真實世界推特(Twitter)上遭到的網路言語霸凌,而黯然在 7 月 18 日宣布退出推特。

我當然相信也有人是打從心裡覺得重開機的《魔鬼剋星》就是爛,跟女不女性卡司無關,也無法體會一線電影男明星雷神克里斯・漢斯沃斯(Chris Hemsworth)在這一版的《魔鬼剋星》裡,自願成為一個愚蠢、只在乎外表、幫倒忙、要不是因為身材好長得好看才不會得到這份秘書工作的角色,對於男性霸權文化來說是多麼有力又養眼的一記痛擊跟反諷(因為在以前都是男演員當主角的年代,女性就是只能被分配到這樣的角色而已啊)。只是到現在,我覺得若真的再說這次女版《魔鬼剋星》的被抵制,以及成為 Youtube 史上 dislike 數最多的電影預告片,只是影迷單純對重開機的抗議,而完全沒有厭女情節的成份在內,似乎又是太過於一廂情願,掩耳盜鈴。

雷神成了 Eye Candy
雷神成了 Eye Candy

我其實是一個非常膽小怕事的人。也許是因為這樣,從小我就特別崇拜那些敢站出來叫一些臭男生不要再欺負別人,那些所謂被人笑「恰貝貝」的女生。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上有一位發育遲緩的女生,因為他的特殊狀況,他常常會有尿失禁的情形出現,也因此成為班上人嘲笑的對象,我並沒有加入嘲笑這個女生的那一方,但因為我的膽小怕事,害怕跟人起衝突,所以我也並沒有阻止那些嘲笑欺負這個女生的人。我就這樣默默看著這一切,即使心裡知道這樣不對,卻什麼事情也沒有作。一直到了五年級重新分班,我竟然又和這個女生分到同一班,第一個星期,我知道所有的一切就要即將重演,看慣了這一切的我心裡只覺得麻木,但是就在這個女生又尿失禁的第一天,當準備嘲笑的人正蓄勢待發的時候,班上有另外一個女生跳了出來,他應該算是班上長得不錯,又開朗活潑受歡迎的女生,他大聲地說「欸,你們幹嘛啊,他又不是故意的,你們還不幫忙啊!」然後就在那一刻,班上的氣氛一瞬間改變了,班上的同學開始對那個發育遲緩的女生和顏悅色,有時候會幫他功課,試圖跟他作朋友,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而他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笑容,上下課開始有朋友一起回家。

雖然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變成一個比較積極任事的人,我想是因為個性使然,但現在的我每當回想到這件事情,我都非常的後悔,如果可以回到過去的話,我希望我可以是那個勇敢伸出援手,跟那些人說「你不可以這樣欺負別人」的人,因為通常能夠停止霸凌的,不是透過師長父母或是政府的強迫命令,而是我們這些剛好有這麼一點點的小確幸,坐在同一個教室裡,卻不需要被分在教室裡最角落座位的人。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不要對這場網路上的性別戰爭視而不見,不要對以「厭女」為傲的人的言論苟且;如果可以的話,敞開心胸,進戲院去看 2016 的《魔鬼剋星》吧!就像已過世的舊版《魔鬼剋星》主角之一 Harold Ramis 之女 Violet Ramis 在給粉絲的公開信裡所說:「新版的電影絕對不會成為舊版的經典,而它也並無此意。給它一個機會吧!進戲院去看這部電影!就算你不想去看,那也沒關係。但請拒絕屈服於緊緊捉住過去不放的想法,而不願讓新的時代開始。⋯⋯讓這個世代擁有他們自己的《魔鬼剋星》。讓我們給我那九歲的女兒一個可以穿上質子槍裝備,然後覺得自己很屌的機會。」(”The new movie is not the original and it’s not trying to be. Give it a chance and go see it! Or don’t, that’s fine. But resist the urge to hold on so tightly to the past that you choke off new life. …, but let’s let this generation have their own Ghostbusters. Let’s give my nine-year-old daughter a chance to put on a proton pack and feel like a badass.”)

至於這一版本的《魔鬼剋星》是否如 Violet Ramis 所說,將會帶給我們下一世代的女孩兒們更多的可能性呢?我想這張克莉絲汀・薇格在《魔鬼剋星》首映現場被拍到跟小粉絲擊掌握手的照片,已經說明了一切:

Kristen Wiig is seen at the Los Angeles Premiere of Columbia Pictures' “Ghostbusters” at TCL Chinese Theatre on Saturday, July 9, 2016, in Los Angeles. (Photo by Eric Charbonneau/Invision for Sony/AP Images)
Kristen Wiig is seen at the Los Angeles Premiere of Columbia Pictures’ “Ghostbusters” at TCL Chinese Theatre on Saturday, July 9, 2016, in Los Angeles. (Photo by Eric Charbonneau/Invision for Sony/AP Images)

 

3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