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在推特上的一則發文引發了巨大爭議。她轉發了一篇標題為「有月經的人」(”People Who Menstrate”)的文章,並加上戲謔的評論:「我記得我們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這樣的人?」意指這樣的人不就是「女人」,為什麼不能直說。這則發文為羅琳帶來了「恐跨」的指控,因為跨性別女性並沒有月經這樣的身體經驗,如果照羅琳的說法,跨性別女性就不算是女性嗎?
無獨有偶,台灣的社群網站上出現另一則討論。一位在女僕咖啡館工作的跨性別女性遭到同事抱怨,因為她沒有主動告知自己的原生性別(男),但跨性別者有義務要主動「出櫃」嗎?有些人聲稱,如果跨性別者不主動出櫃,可能會讓某些順性別女性感到不自在或不安全,但這個不自在與不安全感從何而來?
隨著跨性別運動日益茁壯,跨性別運動和女性主義運動似乎出現了一些分歧與對抗,但同樣身為受到父權規範打壓和規訓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是彼此的夥伴?這個對抗關係為何存在,又真的必須存在嗎?
本集重點:
→ 什麼是跨性別、什麼是順性別?跨性別者與順性別者,是友軍還是敵人?跨性別運動會傷害女性主義?
→ 賦予跨性別女性特定權益(如使用女廁或建立性別友善廁所)真的會對順性別女性的安全造成威脅嗎?這背後傳達了什麼樣的觀念?
→ 誰是「女人」?誰可以當女人?我們可以如何理解「性別」。
收聽本集節目:
Queerology過去也刊登過多篇以跨性別為主題的文章,歡迎參考:
《雜感與《變身妮可》——讓跨性別、陰陽兒及所有兒童,安全自在地長大》
《一位跨性別科學家之死 – 記 Dr. Ben Barres》
最後,謝謝你收聽我們的節目。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請別忘了訂閱喔。
此外,Queerology是媒體小農計畫的一份子,然而,該計畫即將於今年九月底結束營運,在深感遺憾之餘,我們想要謝謝過去曾經透過此計畫贊助Q的朋友們,你們的支持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在計畫結束前,如果你手中還有尚未用完的點數,並願意給Queerology Podcast一點支持,歡迎你透過網誌頁面右上角的小草按鈕,或是直接點擊這個連結,灌溉我們的內容。未來Q也將開發新的贊助方式,希望各位朋友可以繼續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