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

我們圈內人

關於「圈內人」這件事情,要回溯到一年多前,因為要搬家的緣故,我在臉書上的台灣留學生社團裡將一些傢俱雜物出清的時候,跟某位前來買二手洗衣籃的大學生有了如下的對話:

 

我:「嗨!你好!你就是OOO嗎?」

大學生(筆直地盯著我看):「嗯。」

(想說怎麼了是我眼屎沒有清乾淨嗎?):「那⋯⋯,這是那個洗衣籃,他看起來還蠻高級的後?我已經清乾淨了然後它可以這樣折起來你就比較方便帶走這樣(一邊示範)。」

大學生(還是一直筆直地盯著我看沒有要關心洗衣籃的意思):「嗯。」

我:「那⋯⋯,所以是五塊錢這樣可以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大學生:「請問你是圈內人嗎?」

 

當時我的心中對於「圈內人」這三個字湧現了無數的想法:圈內人?哪個圈?是說同志圈嗎?還是生科圈?洗衣籃圈?小眼睛圈?年過三十圈?還是麻將圈?

總之為了避免預設立場造成的溝通誤會,我決定直接問他:

「請問⋯⋯,你是說什麼圈?」

大學生一副我幹嘛明知故問的樣子,不耐煩地回說:「當然是同志圈啊!」

 

於是一個從 17 歲就穿著高中制服跑去公館晶晶書局找同志電影跟書籍來看,出入重連無數次壞女兒、批踢踢拉板、5466 BBS站,也曾在各大同志夜店輾轉流連過,在很多人眼裡已經是個 uncle 的 34 歲的我,就這樣被一個 20 歲左右、正值花樣年華的年輕女同志鄙視了⋯⋯。

不知那個洗衣籃如今可安在?

但若要說怎麼樣才算是「圈內人」呢?看似是個圈內人的我其實也不太清楚。對我來說,我也只是在這一路上認識了許許多多和同性交往、不只和同一種性別的人交往,或是和不限於單一性別的人交往的人而已。他們有人熱衷於開放式關係,也有人只追求和一個人天長地久;有人一心想要步入結婚禮堂,也有人鄙視婚姻制度;有人男朋友/女朋友一個接著一個的換,也有人「第一次談戀愛就上手」,和高中初戀的對象在一起的時間已超過他們相遇之前的時間;有人和原生家庭恩斷義絕,也有人的戀情已經獲得了父母的諒解、祝福和支持。

他們可能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工作者或是社工,也可能是一個電視節目製作人或是歌手。他們有可能是一個銀行的行員、中央或是地方政府的公務員、在矽谷或是科學園區工作的工程師、作家、記者、翻譯員、台灣眾多中小企業的其中一個小職員或是老闆、農夫、大學教授、中醫師、職能治療師、小學老師、獸醫、髮型師,還有夜市裡幫你盛一碗肉羹麵線的老闆⋯⋯。

他們可能是在你牙痛的時候幫你打麻藥的牙醫或是牙醫助理,也有可能是在你家巷口的 7-11 親切地拿出你等候多時包裹的店員。他們有人過著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有人愛去高級餐廳有人只吃得起路邊攤,也有人過著晚九朝五的夜生活,清晨三點半在林森北路的巷子裡抽煙喝酒聊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

他們有人像我一樣早早就開始涉足同志酒吧和網路交友,積極關注同志平權運動,對同志新聞和哪個名人也出櫃了如數家珍。也有人只是單純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從未對同志平權運動表示意見,對於所謂「圈內用語」諸如踢婆不分或是各式各樣的男同志動物分類法一頭霧水,也不知道 LGBTQ 後面現在又多了哪幾個字母(其實我還真的不知道⋯⋯),自然,對於「圈內人」這三個字,恐怕也就重如泰山輕於鴻毛了。

喔,還有。他們有的人看 Queerology,有人不看XD。

(編輯插嘴時間)如果你看Queerology,可能知道我們現在參加媒體小農計畫。這是一個讓讀者在看到優良媒體內容時,可以直接以小額捐款灌溉的機制。歡迎點此圖前往灌溉頁面

當然這並不是說什麼所謂的同志圈並不存在,我的確也在每個城市裡都很神奇地會自然而然認識一群會定期聚餐或是出去玩的同志朋友,即使在離開那個城市之後,也都還會不定期地聯絡敘舊。攤開回台行事曆,甚至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花在和人生不同時期認識的同志朋友聚餐上。事實上我對所謂的圈內好友們,似乎是多了幾分共患難的情感。尤其是在年少迷惘時,總是熱切地希望在自己的身邊尋找一個盟友、一個同志,甚或是一個能給予你建議跟幫助的導師,所以在白天班級裡或是工作場合中總是被要求符合異性戀求偶市場標準期待的我們,選擇在夜裡去同志酒吧放鬆;在家裡面對父母質疑孤立無援的我們選擇透過網路尋找和自己有類似處境的人大吐苦水;面對社會結構獎勵異性戀打壓同性戀的制度和源流覺得疑惑和不滿而選擇加入同志社團充實自我倡議平權。

不過其實這某種程度上和全世界各地的台灣留學生同學會或是台灣同鄉會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來到一個自己成為非主流邊緣人的社會,總是會急切於尋找和自己有著相同背景和成長經歷的人,好在這個陌生而廣大未知的世界裡有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嘴饞的時候一起約去台灣餐廳吃個鹽酥雞加珍奶,和其他的台灣人一起抱怨在美國白人主導的社會裡生存的困難和不適應,出國之後發現台灣因為一直都不是被國際認可的獨立國家而選擇在各種場合倡議台灣的主權和國家獨立,然後我們也常常在認識了和自己同是台灣人的人之後,才發現其實台灣人也如不幸的家庭一樣,各有不同,最後朋友合則來、不合則去,然後在某個人生需要轉變的時期,我們各分東西。

說來所有各式各樣無論是同志圈、桌遊圈、爬山圈、貓奴圈(!)或是英雄聯盟圈(!?)裡的人也都一樣,會互相扶持也會互相吵架,會互相欣賞也會互相瞧不起對方,有人會想要在圈子裡面產生戀愛關係也有人只是當作一般社交活動。在每個角落裡因為有著共同興趣愛好情感的同志圈桌遊圈爬山圈貓奴圈跟英雄聯盟圈,又會因為當地參與的人和時空背景而有所不同。人類既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卻又渴望彼此靠近。我們有時候想要進入某個圈子裡,有時候又可能會急著想要逃離。要如何在「見圈是圈,見圈不是圈,見圈又是圈」的這三種狀態裡舒服自在地擺盪,恐怕就是我們每個人無論彎直攻受(!?),都得不斷面對的的課題吧。說穿了,我們圈內人,其實也都只是一個一個的人而已呀。

這是一個大家都是圈內人的概念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Queerology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