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

其實我不在乎張芸京喜歡什麼性別。

昨天刊出的一篇新聞,標題寫著「張芸京信主轉性 現在喜歡男人」。此文一出,網路上一片爆氣,可想而知正反面聲音都有,甚至有人說是為了發片炒話題。

當然我也爆氣了,但我爆氣的原因不是張芸京現在愛男人還是愛女人(講真的關我什麼事?)。讓我爆氣的是充斥在整篇新聞中的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光是標題,就把性向和信仰對立,話說,我也有很多有各式信仰並且愛同性的好友們,信仰什麼宗教和喜歡什麼性別實在無關。而雖然很不想轉該篇報導,但是不轉也不好討論,所以請容許我在底下節錄片段:

……頭髮留長了,以往中性的她多了些許女人味……

如果頭髮長短就可以決定有沒有女人味,那以前高中有髮禁的年代,不就所有女高中生都沒女人味,然後清朝男人因為都要梳辮子,就都好有女人味?!更不要提,報導附的照片下,說明居然寫著:張芸京留長髮,學習當女人。

留長髮跟當女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啦?(掀桌)整句話大概只有:學習當女人,這幾個字,假使不看上下文有一點道理可說。沒錯,我們的性別氣質是學習來的,很多時候,更是被「指派」的,被社會、道德、規約等等強制:女人要這樣、男人要那樣。而這篇報導就是一種「指派」性別氣質的示範。

……(結婚)是勢必要的,爸媽還是希望我可以找到真正OK的人。

話說,我不知道結婚為什麼是一定要的;這世界上有很多單身,而且過得很好很快樂的人,更有很多有伴,但是選擇不結婚的人。(1)再者,現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結不結婚跟和什麼性別的人結婚早就無關了。如果遇到真正OK的人,然後是相同性別,馬上就變成不OK了嗎?(2)

……信主讓她學會面對自己的脆弱,「我慢慢找到自己,不想再用強悍的樣子跟人相處」,說著她又不好意思:「面對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很珍貴、很寶貝的,女性特質就會出現,可以看到、接受自己柔軟的那一面。」……

不管是透過信仰,或是任何其他方式,一個人能夠了解自己的美好,都是一件很不容易,也很難得的事情。但是,這段陳述裡把強悍的特質和女性特質放在對立的兩邊,不但自動認為女性特質就是柔軟的,還直接把強悍的行為劃進「不女生」的那邊。這種一分為二的性別特質區隔,只能說證明了台灣的性別教育並沒有什麼成效。(前提是我們真的有性別教育的話)

在我看來,任何真正認識了自己的人,都是強悍的。因為當你清楚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就不會輕易容許別人把你彎曲成對方想要的樣子。這種強悍,跟男性特質女性特質一點關係都沒有!

……有個高中男生走近她說:「阿京老師妳好美!」她開心:「我受寵若驚,覺得自己有進步。」

所以美的定義是什麼?一定要被異性稱讚才是美?為什麼這樣就是「進步」?是什麼樣的進步?「更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進步嗎?(3)

重點是,以上每件事情,到底有哪一件是跟愛哪個性別有關的?有女人味、陰柔氣質、「符合大眾審美標准」的女性就不可以愛另外一個陰柔的女人嗎?

坦白說,通篇新聞,我只關心張芸京說的一件事:「我最低潮的時候,每天睡覺都會看到怪東西,醒來旁邊坐了1個人,分不清是真實還夢境……」

任何一個人,假使自陳有上述這樣的狀況,我都會想要知道這個人的生活裡,有沒有能夠支持她的人際網絡?低潮的時候有沒有可以訴說的對象?特別是,她以往不符合傳統期待的外顯性別氣質,即使去掉家庭壓力不說,單從網路上的各種評論,都可以了解整個社會對這樣陽剛外顯的女性的不友善。

今天如果張芸京在教會裡找到情感的支持,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她現在覺得跟男生交往很快樂,也是一件好事。但這篇報導從頭到尾,把女生具有陽性氣質、同性相愛,寫成是比較差的、不好的事情;更不要提,這如果只是為了發片炒作新聞(4),我真心感到有點惱怒。

有許多同志或者性別氣質與眾不同的孩子,在家庭或是教會的處境已經相當艱難,這樣充滿誤導推論的新聞,只會讓情況更加嚴苛。

如果張芸京真的更加了解了自己,並且決定忠於自己,她愛什麼性別,本來就不重要,現在更不重要。但如果今天這個決定,是出於父母、教會的壓力,因為在自己脆弱的時候得到來自教會的情感支持,覺得「轉性」能夠回應教會的期待,那不叫找到自己,那是把談感情受傷這種大家都會遇到的事情,當成「是因為跟同性談感情才受傷」的一種謬誤結論。

最後,我決定附一張愛瑪華森短髮照,以撫慰我受傷的心靈(啥啦)

Emma Watson - Short Hair

延伸閱讀與註:
(1) Jo 一棵剩菜的生存之道
(2) Sero 代替月亮懲罰妳。
(3) V太太 可不可以,別再管我美不美麗?
(4) 關於張芸京外顯的性別氣質和傳統認定的生理女性性別氣質不符這件事,其實早就不是第一次被拿出來當話題炒。之前一張專輯她就已經把頭髮稍微蓄長,更早也有過著裙裝戴長髮假髮拍MV的新聞,而這還只是其中兩次而已。

17 Comments

  1. 我覺得你沒有去了解和探討張芸京的處境
    就直接這樣仗著酷兒的名義搖旗吶喊、大聲批判
    這樣的態度,就跟那些擁護異性戀單一價值沒啥兩樣
    你跟她/他們一模一樣

    1.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該篇新聞,讓你有所誤解,想必是我寫的不清楚。或者也有可能你認為不管是直接討論張芸京或那篇新聞,都屬於沒有考慮她處境的範疇。

      我真心認為她不論喜歡什麼性別,都不是旁人該追究的,只要她快樂,沒有不應該祝福的。這篇新聞暗藏的價值觀,才是壓迫她、不管她做出什麼決定都要讚好讚不好的單一價值。

      假使要批判張,我會說請她想想當她允許記者這樣寫或公司這樣宣傳時,因此受到傷害的人。

    2. 請問樓主你真正了解張芸京的處境也探討過了嗎?
      又或者所有批判同志的人有沒有認真了解同志的處境?
      那麼又為什麼非得要作者去瞭解後,
      才評論張芸京這篇公開的新聞?
      他身為一個公眾人物想必也知道發言就該不怕讓人評論。

      作者點清楚這篇新聞和發言的問題點,
      主要的問題就在於把宗教和性向牽扯在一起,
      還有對女人觀點的歧視,
      面對眾多有爭議的觀點論調,
      說出這些話就是會造成議論話題。

  2. 您實在比我聰明,因為我本來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表述我想說的,但是在這篇文章,您都幫我說出來了 🙂

  3. ……有個高中男生走近她說:「阿京老師妳好美!」她開心:「我受寵若驚,覺得自己有進步。」

    誰說這個學生說的美一定就是局限於外表或是氣質的美?
    誰說一定是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美
    而且就剛好只是個教會的男學生稱讚而已
    異性之間有一定只能稱讚表面功夫的用詞而已嗎?
    這位學生所說的美,也許是代表她內心更淨化成熟,所帶來的進步

    在你還沒了解他們對話之間的意義之前
    請不要對那些記者們的話道聽塗說!

    1. 記者的話不也常是道聽塗說嗎?
      再者,若是張芸京對於”改變”前的自己已有足夠信心的話,其實她一直以來都很美不是嗎?為何又要在被一位異性稱讚時,才感覺被肯定,”有進步”呢?
      或許你的觀點也是對的,不過我認為實在是令人費解。

  4. 補充一點,關於張芸京說到他在信主後能接受自己柔軟的一面,這實在不是什麼刻板印象,即使是一位大男人,信主之後的見證也常常是這句話。只是在信了主之後看見自己的軟弱和無力,而有的一種感嘆。當然也可能是指主讓自己原本的鐵石心腸柔軟了下來,因為報導很片面,我也不敢私加揣測,只是覺得把這邊的柔軟和女性陰柔的刻板印象做的聯結並不恰當。
    其實我也很討厭媒體總是斷章取義,我相信張芸京本人一定有更完整的故事要分享,期待能看到更全面且真實的內容

  5. 囊,謝謝你的補充,不過女性特質四個字不是我連結的,是新聞裡的。正如你所說,感受如何,與生理性別無關。

    另外,這邊一起再回一次,這篇文章討論的不是張芸京本來的發言,而是這篇報導構成的方式,關於撰寫者如何在字裡行間,將別人說過的話依照自己相信的價值觀去排列組合。

    先假設這是撰寫者直接訪問張芸京得到的談話內容(因為有很大可能不是,一般是經紀公司發的新聞稿,記者只是從裡面挑選東西出來寫),這些談話內容明顯受到「剪接」,不管是哪一段、或是怎麼接,都是撰寫者刪選的後果。

    如果只看下面記者寫到的張的發言,她也沒有提到過去如何現在喜歡什麼性別的事情。她談的應該是信仰,她在信仰裡的感受,她的低潮,她對未來人生的展望包括和男生結婚,甚至於這個進步可能指得是她覺得被稱讚以後,從低潮的情緒裡有進步。(對,我們不知道她的原話、原意,所以這篇文章本來就不是討論她的話,討論的是記者為什麼挑這些話,然後把A跟B連在一起,C又跟D弄成因果)

    最明顯的是標題。請問張芸京在什麼時候公開說過她以前喜歡女生嗎?但是標題卻是這樣影射的。包括整篇文章意指女生要有女人味、要溫柔、要愛男人(或是這樣才可以愛男人),請問這些跟張芸京說的話又有什麼關係?

    這篇新聞不但把張可能沒有意指的東西加在她頭上,還是愚化教會以及信仰。這樣簡單的因果歸因:因為信XX,所以XX;哪裡呈現了信仰給人帶來的內在感動以及變化?

    如果有人要說他很支持張芸京、愛她,但卻對這篇報導以及報導者,用自己的價值觀加在她身上的不公平毫無所感,我只能說,嗚呼哀哉,難怪她低潮的時候,在接觸到教會前不覺得身邊有人能提供給她情感的支持。

    另外,所有的新聞報導其實都值得這樣檢視。不要忘記記者也是人,人就有觀點,什麼寫什麼不寫寫到什麼程度都會受到影響。

    一樣的內容,如果換個人寫,去掉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整篇新聞會長得完全不一樣。但別忘了這個寫的人一定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底下用我自己當對照組粗略嘗試一下,兩相比較或許可以比較容易理解。

    張芸京信主 重新認識自己柔軟一面

    兩年沒見到,張芸京頭髮留長了,和以往的短髮打扮呈現不同樣貌。她笑問:「有很驚訝嗎?老大不小了,希望可以遇到好男人。」以前曾經和女生傳出緋聞,但張芸京向來不對自己的私生活多表態,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她正面說出自己希望找到什麼樣的對象,她大笑:「不敢相信是嗎?你現在問我,我選擇男人,(結婚)是勢必要的,爸媽還是希望我可以找到真正OK的人。」

    或許是宗教帶來的改變,讓過去不喜歡談自己私下柔軟那一面的張芸京,現在願意開口談這些話題,她說信主讓她學會面對自己的脆弱,「我慢慢找到自己,不想再用強悍的樣子跟人相處」,但說著她又不好意思:「面對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很珍貴、很寶貝的,女性特質就會出現,可以看到、接受自己柔軟的那一面。」

    而帶她認識主的人,是過去曾和她傳過緋聞的藍又時,藍3月補辦婚宴,張還是伴娘。而日前她去教會服務,幫學生上音樂課,結束後有個高中男生走近她說:「阿京老師妳好美!」她開心:「我受寵若驚,覺得自己有進步。」她也第一次談起自己低潮時的事:「我最低潮的時候,每天睡覺都會看到怪東西,醒來旁邊坐了1個人,分不清是真實還夢境;後來我聽到詩歌大哭釋放,10天就受洗了。」

    教會可以遇到很多不錯的男孩子,有人追嗎?她嬌羞:「是有啦,我不會排斥接觸,但是要『有距離』的了解。」意思是若對方被她視為哥兒們,相處無障礙,但如果可能是約會對象,「我就會心裡有鬼,要一大群人一起出去,單獨很怪,這部分我比較傳統。」她也打算慢慢嘗試穿裙子,連經紀人都吃驚,虧她:「哇塞!妳會在哪邊出現呀?」想一睹她穿裙風采。

    最後,覺得我可憐的那位朋友,希望你不是常常有這種某人可憐的念頭,因為那通常代表你用自己的單一觀點去看別人的生活。

    1. 做為一個歌手,但卻只能隨波逐流的悲哀
      這是三年前的ㄧ篇文章,看起來社會的性別教育還要再加強

      中性迷思與恐同症:是誰讓MISSTER躲回黑櫃

      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713&id=2164

      這又讓我想起之前張懸遇到的事情
      一個剛畢業的記者訪問張懸 關於那時報的什麼新聞中國好聲音比賽
      結果那個記者亂七八糟的移花接木亂寫一通
      讓張懸在臉書上直接嗆聲 搞到那個媒體部門主管都來擦一咖

      公眾人物真的只能讓記者隨便擺佈??
      如果有人真的認為有人誤解了她的言論
      她有很多平台可以發聲 但她沒有

      為了發片宣傳有必要汙名化同志族群嗎
      請好好想想

  6. 作者開宗明義地說是要批「新聞報導」而非張芸京(更非信仰),而且內容也是在批新聞報道的framing方式啊…

    anyway,Nana寫得真好

    大推:「在我看來,任何真正認識了自己的人,都是強悍的。因為當你清楚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就不會輕易容許別人把你彎曲成對方想要的樣子。這種強悍,跟男性特質女性特質一點關係都沒有!」

  7. 寫得真好,看完後讓我不禁開始為張姓歌手擔心了@@(之前看到這篇報導只覺得她開心就好XD)
    但如果只是進到櫃子裡的櫃子,她只會更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而已@@(雖然也不關我的事XD)

    我有一些女性朋友曾跟女生在一起,後來去了教會,都過得很好,我也為她們感到開心並且祝福
    雖然是一神教,但希望教會的朋友也可以有顆包容多元的心!

  8. 版主寫的太好 我快要把我的桌子拍碎了
    學習當女人是啥鬼啦啊阿啊啊啊(翻桌
    為什麼臺灣會有“長頭髮就是女人 短頭髮好像就不太是”的詭異思維?現在都幾世紀了?!
    當女人還用學?老娘生來身上該有的都有 管我短頭髮還是光頭?!
    這個社會一定就要這麼有事 規定每個人該有的樣子該有的打扮嗎 拜託 又不是複製人大隊
    那篇充滿歧視的報導跟本敗壞社會大眾的價值觀
    完全沒有尊重可言
    一個不懂尊重多元的社會 怎麼可能會好?
    尊重就是要落實在生活的每個細節!每個行為每句言論 每一句話!
    臺灣同胞 醒一醒 不要毫無理智去傷害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不要畏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
    張開眼去看 打開心去體會 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設想 包容不同的想法

    版主謝謝@@ 一起打倒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向歧視
    加油!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Queerology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